追逐远方,才会找到家

  作者:李尚龙

  01.

  这些年,我时常从一个国家到另一片土地,从一个城市飞到另一个村庄,一本护照,几乎签满,每一个印章都刻着满满的故事。

  我曾和朋友讨论过这个问题,要不要在年轻的时候,去远方看看。

  朋友说,他喜欢平平淡淡的日子,喜欢有一个小家,然后在白天无人问津的书房读上一本书,晚上无人打扰时在卧室喝一杯酒,饮茶浇花,世外桃源。

  而我说,我想在最年轻的日子去了解一下这个世界的面目,去没有去过的地方探索,虽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但至少寻觅过追求过不同的日子,等老了,再定居在一个最喜欢的城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朋友笑了笑说,你听过富人和穷渔夫的故事吗?

  我说,哪一个?

  他说,曾经有个富人让一个穷渔夫去赚钱,渔夫问为什么,富人说了一堆原因:你赚了钱,就可以成为董事长,成为董事长就可以收购更多公司,让他们帮你打鱼了,这样你就能有更多的钱……最后,他说当你赚了钱,就可以面朝大海过着平淡的捕鱼生活了。穷人奇怪地说,我现在过的,不正是你说的那个生活吗?

  这个故事,陪伴着我们的童年,可是,逻辑硬伤,经不起推敲。

  你想过吗?每个人的结果都是一样,就像富人和穷人最后过的生活即使一样,但不一样的,是生命的过程,富人经历的、看到的,是生活多样的状态,他努力过、奋斗过,赚到了钱后,他多了更多生活的选择权,选择哪个城市,选择哪种生活方式,虽安稳,但心静。

  而那个打鱼的穷人呢?

  他没得选,在最能奋斗的日子,他选择呆在舒适区,成为一个打鱼人,一干,就是一辈子。

  最后,他只能在一个地方,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

  万一有天,海啸了,涨潮了,船没了,污染了。他没有能力离开海边,奔向城市,用一技之长谋生,他是否会后悔,年轻时,没有选择去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02.

  我曾以为不用出门,就能通过别人的叙述知道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读几本书,或者,听去过的朋友的经历。

  其实并不然。

  这几天,我在日本。

  在东京,我住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听着完全不懂的语言,艰难地沟通着。

  我去过很多国家,可能是因为英语还不错的原因,交流从来不是问题,可是,这一次,对方不懂英文,我又不懂日语,我们用艰难的手语和表情沟通着,瞬间,把我从舒适区拉了出来。

  那天,我迷失在东京,因为语言不通,我看不懂路标,读不懂牌子。新宿区的时钟报时,那时,已经晚上十二点。

  路上人很少,我下了地铁,忽然分不清东南西北,手机还剩两格电。

  忽然,我看见一个手提公文包的日本男人,满身酒味地往回走,他愁眉苦脸,就像刚被一天的工作折磨过,我急忙走过去,问:Do you speak English?

  他立刻挤出一丝微笑,然后摇摇头。我拿出手机,把地址给他看,他看了很半天,忽然明白了什么,却又无法表达清楚,于是,他竟然带着我走了两个街区,送我到宾馆门口,然后鞠躬从相反的方向离开。

  我不停地道谢,走了两步,回头,看见他远去的身影,很难想象这就是国内一直在咒骂的日本人。

  这一路,我都很受日本人的帮助,虽很难交流,但他们就笑着,鞠着躬,素质很高。

  这些和书上写的完全不一样,和民间传播的理念也完全不同。

  就像加州没有牛肉面,就像武汉也没有久久鸭脖。

  这些我们都只听过,却谁也没去证实。

  这些年的行走,我逐渐学会了:遇见一件事情,要么去证实,要么去证伪,要么,就存疑。

  我逐渐明白了,没有绝对的政治正确,历史总说不清楚,不要一言不合,就给别人扣帽子。

  我逐渐懂得了,人走的越远,越会觉得自己渺小;书读得越多,越清楚自己无知;能力越强,越谦逊。

  一些路,没走过,就不会懂得。

  就像一些道理,不亲身经历,就永远不明白。

  每个人一生的结果,其实都是一样,无论是谁,死是必然结局,这点毋庸置疑。

  但一些人把日子活成了诗,把生活过成了乐章,一些人却越来越狭隘,喜欢发怒争吵,喜欢八卦责备他人,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把圈子越过越小,直到看不见。

  其实,没有谁对谁错,也没有哪种日子是标准答案,路都是自己的,谁也不会负责一辈子。

  随着长大,我们都会明白,一些路,得自己走;一个人虽孤独,但英雄往往都是孤独的。

  正是孤独,让一个人成长。

  03.

  “去过许多地方,即使回到了原点,也不是白费,毕竟,没有一条路是白走的,这一生,我看到了许多不一样的风景,才能逐渐明白,哪里更适合自己;走过了许多的路,才能懂得,哪里才是家。”

  这句话,我写在两年前,写给自己。

  在富士山下,我认识了一位老人,年过古稀,拄着一根拐杖,慢慢地爬山。

  老人身体硬朗,速度不快不慢,我跟在后面,然后超过,回头看了他一眼。

  他叫住了我,问我是不是中国人,我点头说是,他用英文说,我看你的穿着就知道你是中国人。没想到,70岁,竟然会说英文。

  日本不像中国,从小政府要求学英语,他们从高中开始,英语才作为选修课放进课本中。我好奇,问,您为什么会说英文。

  他讲了一个很长的故事,他在20多岁的时候,听父母讲:日本战败,须向别人学习的还有很多,想要不虚此生,就应该走出国门,学习别人的高科技和文化。

  于是,他20多岁,一个人,背井离乡,奔赴美国。

  他在美国学习文学,去英国、澳大利亚交换,又去台湾大学当了两年助教,最终,四十岁那年,回到东京大学当了老师。

  人的一生,简简单单的几行字,屈指可数的几个地名,却透着浓浓的历史渊源,满盛着岁月的蹉跎。

  他的故事,我会慢慢讲给你听,但他的一句话,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他说:只有走过很多地方后,才能在不想折腾时,更自豪地说,我更喜欢这所城市,想在这里生活。

  04.

  落叶总会归根,就像我们漂泊再远,都记得回家的路。

  但你想在哪里定居,想去哪里流浪,不去试试,又怎会得知。

  我想,20多岁的人,更应该学会体验,学会闯荡,学会独处,学会看着远方。

  总有人问我,家里总在催我结婚,催我要孩子,催我考公务员……我该怎么办?

  我无法评论家里的人是错的,也不能说选择颠沛流离必然正确。

  但,我们是否值得更好的生活,值得更精彩的青春。

  在青春年华里,我们或许可以不止上学、工作、娶妻、嫁人、生子这么下去。

  是否能在积极的旅途后,才感叹一句:平平淡淡才是真。

  毕竟,走过后,才懂得。

  远行过,才明白,何处是自己的家。

(0)
上一篇 2022年6月27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2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