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亿元财政资金助力创新主体,北京中关村为企业纾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近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发布中关村示范区“1+5”系列资金支持政策,今年预计投入财政资金17亿元左右,通过提供精准服务、给予有效支持,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主体活力,为企业纾困解难拿出了“实招”。

据介绍,“1+5”系列资金支持政策中,“1”是指《关于推动中关村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措施”),“5”是指推动“若干政策措施”落地的5个资金支持政策文件,共同形成“一揽子”资金支持措施,与正在研究制定的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方案相衔接。

数位行业专家及企业家注意到,新的政策不仅仅聚焦纾困,更把视角面向了“走出去”。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会武说道,为加快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中关村“1+5”政策提出积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这在我从事19年高新区研究的认知中,应该是第一次。”

此次发布的“1+5”政策中,进一步突出做强企业创新主体和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目标,首次将外资研发机构、国际机构落地、跨国(境)技术转移服务、支持科研开放共享、建设国际学术期刊等作为支持对象,助力企业“走出去”深入链接全球创新网络。例如,实施外资研发中心研发激励计划,对外资研发创新中心按照上一年度研发投入2%的比例,给予不超过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对促进科研论文和科学数据汇聚共享的平台建设主体,给予不超过300万元的资金支持等。

此外,新政策还突出了使用效能,注重发挥天使创投、银行保险、资本市场等资源配置作用,促进金融与科技、产业、经济深度融合。例如,率先提出了长期资本参与创投、基金份额转让试点、开展科技保险业务的支持政策,有望培育一批懂科技的“耐心资本”。支持共享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发挥担保增信功能,扩大小微企业首次信贷规模,在全市率先配套建立担保风险补偿机制。

结合不同创新主体的特点、创新活动及项目属性,“1+5”政策一改原先以后补助为主的支持方式,推出公开竞争、揭榜挂帅、定向推荐等组织方式,以及事前直接补助、后补助、股权投资等多种支持方式,兼具普惠性和引导性。同时,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对各类资金支持比例和额度做出明确规定,充分运用好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对于企业而言,新政策的出台,能否做好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服务是关键。对此,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解释,新政策将更加提升企业的获得感,为创新创业主体减负,尽可能做到“达标即享”“免申即享”,办事尽可能实现“全程网办”。例如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研发补助“达标即享”、高新技术企业“小升规”资助“免申即享”、孵化器减免中小微企业房租补贴“多级联享”等。

责任编辑:刘世昕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0)
上一篇 2022年6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3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