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作品说明诗歌的体裁特征

1. 结合作品,简述音乐体裁的概念及其特征

影片的歌舞与剧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再加上金.凯利等主要演员精彩的舞蹈使影片一气呵成。

《雨中曲》是金.凯利自导自演的一部好莱坞经典歌舞片,虽然在当年的奥斯卡上意外失利,但是在观众的心中这部片子无论从内容到形式无疑是一部经典中的经典。

金.凯利作为一代舞王,他的绝妙舞技展示得酣畅淋漓。快节奏的爵士乐,轻盈的踢踏舞,灵活的肢体语言,讽刺夸张的表情,这些都使这部歌舞片类型味道十足,但并不显得单调重复。 众所周知,在二十世纪三十到六十年代,世界经济面临一场巨大的浩劫,几乎在一夜之间,一切不安的因素充斥了整个社会。崩溃的股市,失业的游民……然而作为奇迹的好莱坞电影却蒸蒸日上,处于崩溃边缘地人们需要电影来安慰,于是作为众多类型电影之一的歌舞剧诞生了,起初是百老汇的舞台剧,之后被拍成电影,于是便一发不可收拾。它们华丽充满幻想,轻松愉快,有一种乌托邦式的自欺其人。当然在当时的情形之下人们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一种东西来给自己一点希望。 影片的发展主要是围绕着片中要从无声电影改编成有声电影的《骑士歌王》的前期准备和幕后拍摄的过程及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发展线索展开的。观众在看的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的见证了一部电影的诞生,

而恰好这又是一个歌舞片,使得观众对自己正在看的歌舞片也充满了认同感、亲切感。讲述后台的发生故事是歌舞片普遍采用的剧情,因为观众都有一种猎奇的心理,渴望知道后台的拍摄过程及演员背后的事业成败、感情纠葛等细节。 看完《雨中曲》可以说歌舞片比一般电影更具感染力,歌声和舞蹈远超越了言语的表现力,看似委婉的表达实则对心灵更具冲击力更加容易打动观众。

片子以演员的第一视觉给观众展示了在当时混乱的年代里,好莱坞从导演到明星到制片到经纪人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以及人们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不惜牺牲一切的丑陋嘴脸。 既然是歌舞片那就不能不提到歌舞,影片中运用大量歌舞的表现手法,它是区别于其它类型电影的最主要的特征。歌舞占据了剧中的重要位置,它既展示出了剧情而且又揭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雨中曲》中出现了大约九段比较完整的歌舞,有的滑稽可笑,有的深情款款,有的隆重华美,总之每段都有其妙处所在,每段都堪称经典。我们都可以从中了解到必要的剧情以及主人公当时的心情。 《雨中曲》整部影片的冲突不断,情节跌荡起伏,最后幕布被揭开,真相大白于观众面前的一幕无疑又带有十足的戏剧性,足够带动观众情绪,使整部影片精彩纷裎。与较为单纯故事相同,歌舞片中矛盾更倾于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影片以大团圆作为影片的结果,而几乎所有歌舞片的结局都皆大欢喜,这与歌舞片中愉快轻松的特点是分不开的。这部影片中的歌舞各有特色,这些歌舞场面发生在各种场合,使用日常生活中的道具加强喜剧效果。大部分的歌舞是轻快活泼的,抒发了人物内心的喜悦,但也有唐在《歌舞骑士》最后一幕中所表演的略带超现实感的歌舞。唐在雨夜中沿街即兴表演的那段“雨中曲”凸显了其单纯快乐的心境。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成为歌舞片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视觉图景。 《雨中曲》这部电影所反映的时代是好莱坞电影一次重大革命的时期,电影由无声走到有声时期,它真实的反映出了当时好莱坞的一些大公司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新事物所遭受到的冲击,以及声音出现在电影中曲折的过程,使我们对电影的发展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影片也讽刺了好莱坞的明星制所产生的弊端,为了保住票房而用观众们脸熟的却没有真水平的明星演戏,而真正有本事的人却被埋没。影片中的凯希是幸运的,她在唐等人的帮助下,将自己的实力展现给了观众,然而我们不知道还有多少像她这样的人却没有她这么幸运,仍然在幕后默默无闻着。。

纵观全片,整部片子无处不渗透着喜剧的音符,无论是舞蹈的设计还是情节的编排,抑或是图景的构置,人物的命运都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力,浪漫主义的色彩,和轻快的格调,而歌舞片具有的人物对话和歌舞的双重表现手法更能够丰富影片。

2. 诗歌文体的艺术特征有哪些

无外乎赋比兴三种手法. 诗经(诗三百)中,开创了赋、比、兴的创作手法,为今后的诗歌创作提供了范例. 一、《诗经》中的赋 《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朱熹《诗集传》说:赋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殊知此诗之妙,正在其无所指实而愈佳也.夫佳诗不必尽皆征实,自鸣天籁,一片好音,尤足令人低回无限.若实而按之,兴会索然矣.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今世南方妇女登山采茶,结伴讴歌,犹有此遗风云. 二、《诗经》中的比兴 《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郑玄《毛诗笺》:蒲以喻所说(悦)男之性,荷以喻所说(悦)女之容体也. 三,赋比兴表现手法的作用 赋是最基本的,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的特点就是敷陈、直言,即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感情. 比分为比喻和比拟.比体诗的特点是以彼物写此物,诗中所描写的事物并不是诗人真正要歌咏的对象,而是借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例如,《硕鼠》一诗中,就是运用了比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令人憎恶的老鼠,将奴隶主贪婪残忍的本性表现的淋漓尽致.为什么不直接表达而要用比呢?运用比拟表达喜爱的事物,可以使它栩栩如生,给人亲切之感;用它表现丑恶的事物,可以使它原形毕露,给人厌恶之感. 兴,即起兴,在一首诗的开头,或一章诗的开头.先让我们来看一首诗.《风雨》中运用兴的表现手法的句子是“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萧萧,鸡鸣胶胶;风雨如悔,鸡鸣不已.”为什么不直接说出要写的内容,而要先言他物呢?通过对《诗经》的研究,有些诗中的兴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例如,《风雨》写的是在傍晚时节,外面下班着小雨,刮着风,女主人公正在思念着自己的夫君,此时,听见了外面的鸡鸣声.烘托出女主人公的相思、愁怅之情.兴在这里就起到了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加深抒情女主人公的相思之情.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有些诗中的兴没有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与下文也没有什么联系.例如,《黄鸟》的“交交黄鸟,止于棘,止于楚,止于桑.与下文的子车家的三个儿子为秦穆公殉葬没有联系,兴就起到了提示、渲染一种气氛,帮我们完成从日常生活到诗歌欣赏的过度作用. 人们常常把比、兴两种表现手法截然分开,在研究中我们认为,比兴两种表现手法不是截然分开的,有些诗中是有一定联系的,例如,《氓》中,就是用自然现象来女主人公感情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由叶子的鲜嫩而至的枯黄,来比喻感情生活的幸福而至的痛苦,这里的兴就具有了比的作用. 兴在诗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失去它,诗歌也就失去了美学价值,失去了感染力. 作为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赋比兴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最早的记载见于《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后来,《毛诗序》又将“六诗”称之为“六义”:“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对此解释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今人普遍认为“风、雅、颂”是关于《诗经》内容的分类;“赋、比、兴”则是指它的表现方法. “赋、比、兴”之说提出后,从汉代开始两千多年来,历代都有许多学者进行研究和论述,但在具体的认识和解说上,一直存在着各种分歧意见,众说不一. 汉代对赋、比、兴的解释 汉代解释“赋、比、兴”最具有代表性,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的是郑众和郑玄两家.郑众说“比者,比方于物……兴者,托事于物.”(《毛诗正义》引)他把“比兴”的手法和外在世界的物象联系起来,认为“比”是修辞学中以此物比彼物的比喻手法,“兴”是“起也”,即托诸“草木鸟兽以见意”的一种手法.论述虽较简单,但总的说,是抓住了“比兴”这一艺术思维和表现手法的特点的.郑玄的解释则不同,他认为:“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毛诗正义》引)这里,除了讲“赋”的特点是表现手法上的铺陈其事,比较符合实际外,其他的解释则都跟政治、教化、美刺联系起来,这就把一定的表现手法看成了某一特定文体的特征,不免牵强附会.《毛传》、《郑笺》中对于《诗经》的解释,常常在径情直遂的诗歌中,离开艺术形象去寻求有关君臣父子的“微言大义”,例如把爱情诗《关雎》说成表现“后妃说乐君子之德”等,和这种对于“赋、比、兴”的穿凿曲解,是有直接关系的.所以后来孔颖达就不同意郑玄把“比。

3. 以具体作品为列说明诗歌的基本特征

一、诗歌能够激发人类的美好情感,有一个小故事说明了这一点。

一个寒冷的冬天,纽约的繁华大街上,有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上面写着“自幼失明”,可是却得不到多少施舍。有一次,他向一位诗人乞讨,诗人说:“我也很穷。不过,我给你点儿别的吧。”说着就在那乞丐的牌子上写了一句话。这天乞丐得到了很多人的同情和施舍。后来,他又碰到那诗人,便问道:“你给我写了什么呢?”诗人笑了笑,念牌子上他所写的句子道:“春天就要来了,可我却看不见它。”

二、诗歌音韵优美,诗歌诗歌亦诗亦歌也,例如李清照的词后人编曲为歌,唱来非常优美。

《月满西楼》

原唱:邓丽君

填 词:李清照

谱 曲:苏越

歌词: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却上心头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却上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却上心头

三、诗歌的意境非常优美。王国维把人生境界和诗歌的意境相比,完全没有违和感——《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4. 以具体作品为例,试分析诗歌,小说,散文,剧本,报告文学等体裁的

当李健的《异乡人》在耳边响起时,我想家了,心不禁随着音律的一起一伏,化作婉转的乡音,跳跃在故乡的一情一景里,不经意间,遥望起远方。远方有我的故乡,有我魂牵梦萦的目光……

此时,家里的爷爷奶奶或许还在农忙,秋收的玉米还要反复晾晒,用机器脱出籽儿,装起来等待合适的价钱卖掉,还有芝麻和花生,也是属于这个秋季的果实。这一年的收成都在这秋天里了吧。等把小麦种上,秋天也就过去了,那时他们才会闲下来,蜗居着过冬。

或许也会有那么一个片刻,奶奶也倚在家门口,眺望远方,正好与我望着她的目光碰撞,擦出一种叫做思念的情感,刻进了生命里。

5. 举例说明诗歌的特征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

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李白诗歌对他一生的思想和经历作了表达,反映了盛唐时代的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

A. 开元天宝年间,一方面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另一方面政治经济各方面又潜伏着各种危机,这在李白的诗歌中有所表现.《古风》第四十六首:“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反映了繁荣与奢侈.《古风》第三首:“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则以咏史的形式,通过秦皇的经历对唐王朝极盛渐衰的征象深表忧虑.(而《蜀道难》则通过蜀道的天险,指出了在唐王朝繁荣的表面下所存在的封建割据的可能性:“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可谓精准的政治预言.)

B.国家强大,鼓舞他向往功名事业的雄心;政治的危机,激发了他拯物济世的热望.(1)他借历史人物表达其政治抱负:以姜尚(《梁甫吟》)、诸葛亮(《读诸葛武侯传书怀》等自比——报国立功名;以鲁仲连(《古风》之十)、严子陵(《古风》之十二)自比——功成身退.(2)抒发高远的政治理想,对现实人事不满:“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3)借歌颂游侠的诗歌表达了拯物济世的政治理想和“功成不受”的高尚品德.(《侠客行》)

C.当政治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以诗歌抒其愤懑: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君不见狸高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对以斗鸡媚上的幸臣以屠杀邀功的武将投以嘲笑.(《梦游天姥吟游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更以爆发的激情,抒发其愤懑.)

6. 分析中国古代诗歌的体裁及格律特点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

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 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 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 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 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格律:古典诗歌形式要求的总称。“格”,就是格式,包括某一诗体的

句数、每句的字数、节奏、某些句子的格式(句式)、对仗(类似修辞的“对

偶”)等;“律”,就是音律,包括每句各字的平仄(声调高低)、某句的押

韵、用韵的要求等。

从格律上看,诗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

诗又称今体诗或律诗,包括绝句。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

七言诗。四言诗和六言诗很少见。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简单的说,凡是不依照近体诗的格律来

写,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诗,都是古体诗(本书不论)。

近体诗大致分为三种:律诗,排律,绝句。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意思就是依照一定的格律来写成的诗。律诗

的韵、平仄、对仗等,虽有许多讲究,但主要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⑴ 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⑵ 都押平声韵;

⑶ 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

⑷ 每首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长律一般是五言的,往往在题目上标

明韵数,如王维《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访别人赋十韵》,就是一百字;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是一千字。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首尾两联)以

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

绝句的字数比e68a84e8a2ad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166353038律诗少一半,在形式上就等于半首律诗,所以格律要求和律

诗一样。(绝句实际上可以分为古绝和律绝两类。本文只谈律绝)

具体的请看下面的网页,应该有你要的知识:)

(0)
上一篇 2022年7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