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教案数学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是前面口算教学的延续,又是以后万以内加减法的基础,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的计算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一起看看二年级下教案数学!欢迎查阅!

二年级下教案数学1

1、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和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联方面,在于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的机会,在于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情境与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去讨论、思索,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想法,遭遇“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教师就要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恰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对自己发现的结论进一步反思,澄清认识,找到正确的方法、答案。

2、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以前的课堂上,学生基本上是听讲—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基本上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新课程所要求的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数学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本节课就注重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小组讨论中,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学会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和补充。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在不同观点、创造性思维火花的相互碰撞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

二年级下教案数学2

1、课堂的调控

整节课学习内容没有给学生足够时间将知识内化,在很多地方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说、让学生练的机会时间不 多。在新授阶段,时间过于短暂,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应安排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尽快内化为自身知识。在总结过程中,相同点不同点也可由学 生来说一说,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氛围。

2、关于估算与口算

想想做做6:该题设计估算,体现估算的多样 化:这题中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次:熊猫馆到老虎馆,有直观感觉就可以判断。第二层次:44+42与44+52,一个加数相同,由另一个加数判断两式得数大 小。第三层次:44+42与35+38,由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估计得数,先加十位,再看个位是否满十,是否要进位。第四层次:54+35与 42+44估算的结果都是80多,只有口算出具体得数才能比较。

可以设计如下,出示图片以及图片后后,可顺次提问如下问题:

①从猴山到蛇馆有几条路?

②从猴山到孔雀园有几条路?

③现在让你比较什么?44+42\44+52\35+38\54+35

④我们比较那条路最近也就是看这四个算式中哪个算式结果最小,那你能不计算出具体结果就判断出来吗?

二年级下教案数学3

关于第8页主题图我是这样利用的:

首先让学生从图中找到数学信息“每辆车准乘70人,二(1)班35人,二(2)班30人,二(3)班35人,二(4)班34人,那两个班可以合成一辆车?”,理解“准乘”、“和乘”的意思。

接着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时我认为在教学计算方法之余,还要考虑到实际情况——两个班可以合乘,另两个班和乘行不行?因此,我让学生充分讨论,设计出合理的乘车方案:

方案1、二(1)和二(2)36+30=66、二(3)和二(4)35+34=69合理;

方案2、二(1)和二(4)36+34=70、二(2)和二(3)30+35=65合理;

方案3、二(1)和二(3)36+35=71、二(2)和二(4)30+34=64不合理。

然后我又让学生对第3种方案进行讨论,看有没有办法解决?有许多学生想到可以从第一辆车调到第二辆车上1人,但有同学又认为这样不太方便。

我认为这样利用第8页主题图不但能完成应有的教学内容,还培养了孩子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效果良好。

二年级下教案数学

(0)
上一篇 2022年7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