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界定怎么写(教师课题申报书范例)

在“研究型学校”和“科研兴教”的启发下,中小学教师报考各级各类课题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有些老师只是按图填写申请表,整理相关材料,降低了申请表的质量。原因是老师们没有按照申请书的论证逻辑来写申请书。实际上,对“研究什么问题”、“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研究这个问题的哪些方面”、“如何研究这些问题”的回答,构成了项目申请的论证逻辑。

1.“研究什么问题”:界定概念,明确问题。

申请表是供上级审批的选题设计和策划。如果研究问题不明确,那么项目申请书的写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研究问题的澄清是项目申请书写作中最重要的任务。

为了澄清研究问题,我们需要界定概念。首先,任何问题都是关于某个事物或现象的。人们要想把握和理解任何一种事物或现象,就需要界定它的概念。其次,代表事物或现象的概念虽然有约定俗成的含义,但投射到不同个体的意识中,其效果却不尽相同。但是有些老师在写项目申请书的时候忽略了概念的界定。他们要么不定义研究对象,简单地列出已有的定义,要么想当然地给出一个模糊的定义,导致在源头上写项目申请书出现问题。比如,有的老师写了“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下的考生志愿填报研究”课题申请书,却没有明确“考生志愿填报”的概念,以为大家都知道它的内涵。事实上,如果不定义“考生志愿填报”,那么很多人就会把考生的志愿当成自己真正的志愿。其实很多考生的志愿都是按照家长的意愿或者考试成绩能去的学校填的伪志愿。研究考生志愿的目的之一就是避免这种虚假志愿,让考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和志向去填报自己的真实志愿。

从理论上讲,定义一个概念就是定义它,而定义是由主谓项构成的判断。主语是定义的对象,谓语是定义对象范畴的类似事物或现象。用“什么是什么”来表示,典型的定义方法是“属加种差”。定义一个概念,需要面对概念所代表的事实,让事实展现本质;运用分析思维,突出概念的多重本质;通过“整体-部分”的解释学循环,丰富概念的内涵;最后明确了概念定义的视野和目的,明确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回顾文献,明确意义。

如果说定义概念是为了明确研究问题,那么总结文献就是回答我们为什么研究它的问题。申请的目的是填补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突出本研究的意义。

有些老师不知道文献综述的意义,只是找到相关的研究成果填在项目申请表上,从而使文献综述成为材料的积累。教师在总结文献时,往往至少会犯三个错误:一是有文无选的装饰性总结,即对自己查阅过的文献不进行筛选和辨析,罗列一些缺乏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文献;第二,有一种全面但不全面的复习,就是列举了一大堆文献,却不加评论。他们只是陈述一些学者所说的。至于这些学者对问题说了什么,有没有缺陷,他们什么也不说。三是有陈述无承诺的武断总结,即简单罗列一些文献,主观否定已有研究,夸大自身研究的意义。例如,有教师在“教育考试危机管理应急联动机制研究”课题的申请中,列出了《高考舆情应对与危机管理研究》、《论国家考试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两篇论文,然后评论道:“以教育考试制度为研究对象、以危机管理为研究主题、以教育考试危机管理联动机制的构建为研究目的的论文尚属空白空。其实这个研究的相关文献远不止这两篇。即使在这两篇文章中,申请人也没有对其内容进行分析,也没有揭示是否还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所以理所当然地否定了他人研究的意义,毫无根据地夸大了自己研究的价值。

要做好文献综述,明确研究的意义,至少要掌握以下操作要领。

首先查阅权威期刊、经典著作,以及参与本研究的重要人士的观点和论述。其中一个捷径就是利用反向搜索法找到一两篇经典文章,然后跟进参考文献,进行延伸阅读。

第二,客观中肯地评价现有文献,即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

第三,围绕所要研究的问题重构文献。一些老师之所以经常把文献综述写成文献清单,内容全面但不详细,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对文献综述的思维出现了偏差。申请书是某一学科的研究,其题目大多以“XXX研究”为标题。但“XXX研究”不是对某一主题的阐述和论证,而是对某一主题所包含的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因此,文献综述并不是围绕某一主题列出文献,而是紧扣某一主题所包含的研究问题对文献进行重构,即以所要研究的问题为主线,充分展示和陈述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文献都说过什么,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质疑和回答。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一旦明确,研究的价值不言而喻。

三。“这个问题应该研究哪些方面”:学会分析和提炼问题。

明确了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的意义之后,似乎就可以开始研究了,但实际上此时的研究问题仍然是一个抽象模糊的问题,仍然很难深入下去。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这个问题可以分为哪几个方面。所以,学会分析问题,提炼问题,就成了写项目申请的必备功课。

分析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往往对应于综合,是指区分和识别一个事物或现象的构成要素,研究这些构成要素及其特征,分析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学会分析和提炼问题”是指运用分析思维将研究问题提炼为具有逻辑联系的小问题,直至无法再区分和识别。

至少有两条操作路径:

一是从多个角度和侧面进行横向分析,扩大研究问题的广度;

二是按照不同层次逐层进行纵向分析,挖掘研究问题的深度。即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分析,全面深入地了解研究问题。

例如,在撰写“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下考生志愿填报研究”课题申请书时,可以先从不同角度进行横向分析,把握考生志愿填报的各种类型,如根据个人意向将考生志愿填报分为真志愿填报和伪志愿填报;根据考生个人志愿与高校录取是否一致,可将考生志愿填报分为默契志愿填报和矛盾志愿填报。然后按照现象-本质维度进行纵向分析,将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下的考生志愿填报研究分为现状、原因分析、对策三个层面。学会分析和提炼一个问题,就是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把一个研究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分解成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小问题,使一个相对抽象和概括的问题变成一个边界清晰的具体问题。这样,研究就可以很容易地进行。

学习分析和提炼问题的思路大致是根据题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逻辑探究。比如写“基于四线两边的小学生作业创新研究”项目申请书时,要回答什么是“四线两边”,基于“四线两边”的小学生作业与普通小学生作业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创新基于“四线两边”的小学生作业,普通小学生作业存在哪些问题, 以及如何基于“四线两面”创新小学生作业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课题研究需要回答“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背后还存在“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

四。“如何研究这些问题”:参考问题,匹配方法。

研究方法本身没有好坏,适合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好方法。选择不同的研究问题和不同的研究方法。所以老师在写项目申请书的时候要参考问题,搭配方法。

但自相矛盾的是,有些项目申请存在简单罗列研究方法、复述研究方法定义或分层次罗列研究方法的弊端。比如在“教育考试危机管理应急联动机制研究”的应用中,研究方法是文献法,但理由是“大量相关文献资料是本研究的写作基础”可以放在任何地方,而不是根据教育考试危机管理的相关资料,说明策划了什么样的解读,准备用文献法解决什么问题。同样,其填写的调查方法原因也存在类似问题,如“调查方法是本研究的重要方法,旨在为决策部门收集最准确、最详细的当地教学和考试信息,并根据实际情况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没有体现本研究方法与本研究问题相匹配。

从功能的角度,我们可以把研究方法大致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研究数据的获取方法。比如:观察、调查、实验、文献等。

第二,构建理论框架,论证(解释)观点的方法。例如,理想类型方法和系统方法具有构建理论框架的功能,而体现“分析-论证”和“理解-解释”的典型方法包括民族志研究、叙事研究、解释学研究、概念分析、比较研究、历史研究和案例研究。

第三,指导研究的理论视角,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具体视角。比如:博弈论、人力资源理论、沟通理论、人性理论、复杂性理论等。

在表述中,构建理论框架、论证(解释)观点的方法和指导研究的理论视角,大多以研究方法论或研究思路的形式,在课题的应用形式中呈现。

为了走出简单罗列或者分层次罗列研究方法的误区,最好的办法就是研究一个问题,如何解决,如何呈现和描述,如何把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匹配起来。比如调查方法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申请人打算如何解决问题,都会如实描述和展示。因为某个问题的解决总是隐含着解决问题的某种方法,而某种方法又总是解决某个问题的方法。所以,研究方法就是陈述研究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与所要研究的问题有着内在的关联。这里,在阐述研究方法时,“正确的做法是,先将研究内容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各种问题设计合适的研究方法。如果不能做到如此细致,至少要讨论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所需的研究方法。”通过这样陈述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不再是装饰品,而是可以真正嵌入到研究问题的解决中。

本文来自中国知网2016年第9期《中小学管理》,原题为《重视论证逻辑:写好课题申请书的关键》。

作者:李润洲(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引用格式:李润洲。注重论证逻辑:写好项目申请书的关键[J]。中小学管理,2016(09):45-47。

社科圈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
上一篇 2022年7月6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