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为什么挖多尔衮的坟(皇太极挖了多尔衮的墓的原因)

天聪二年,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为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

天聪九年,多尔衮等率军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之

后,随皇太极亲征朝鲜,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

不久的顺治元年,他更是指挥清兵入关,清朝入主中原,顺治先后封多尔衮为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但是,到了顺治七年,正值壮年的多尔衮外出游猎,没想到却身染恶疾病死途中了。

毫无疑问,这个消息将会让朝廷面临一次大洗牌。听闻噩耗的孝庄和年轻的顺治长舒了一口气,被一代枭雄压制了七年的怨气在一瞬间拨云见日。

顺治对多尔衮之恨,只需换位思考我们就能猜出个大概。不过恨归恨,表面功夫还是要做足的。

当多尔衮的棺材被运回京城后,顺治帝立即带着文武百官,身穿整肃的孝服列队迎接,并下达“合依帝礼”的指示。

为什么顺治帝会给多尔衮如此之高的葬仪呢?

其实,就是为了安抚其旧部,毕竟,多尔衮之所以能凌驾于皇权之上,靠的就是其统辖的正蓝旗及朋党。

为了让戏演得更加逼真,顺治还赐予了多尔衮“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的封号。实际上,这一封号对于多尔衮来说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至此,多尔衮位列满清十三帝。现在,多尔衮这块拦在顺治执政路上最大的绊脚石终于陨落,福临终于能坐在龙椅上行使这个帝国的最高权力了。

1651年1月12日,对于顺治来说是特别的一天。太和殿上,进行了满清王朝首次亲政大典,年仅十四岁的皇帝精气神十足,接受四方朝贺。

不过,顺治毕竟只是个十几岁的青少年,他对多尔衮的怨恨显然不会随着阴阳两隔而消逝,他在寻找一条发泄的途径。没人想到,一股暗流正在席卷多尔衮的旧党,这场政治风波的爆发,令所有人始料未及。

随着正白旗议政大臣苏克萨哈带头向已故的多尔衮展开清算,众大臣纷纷开始检举这位昔日风光无两的摄政王。没过多久,顺治便搜集了多尔衮的十大罪证,并用这一罪证对多尔衮的旧部展开追责。

随着多人被处死,多尔衮的家产也遭到查抄,生前死后一切荣誉均被消除。从一位外国传教士的回忆录中,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信息:

福临为了向这位叔父泄愤,竟命人拆除了多尔衮的陵寝,并将其尸骨挖出来,用鞭子和棍子辱尸泄愤,最后,连多尔衮的脑袋都砍了下来。

笔者发现,目前史学界大多遵循这一说法,认为顺治将多尔衮鞭尸是史实。

从满族的风俗来看,人死后并不会直接入殓,而是会采取火化这种方式。

所以,真正被葬入陵寝的只有骨灰,这一点和现代的丧葬习俗是差不多的。根据文献的记载,孝端文皇后(比多尔衮早去世一年)就是火化后下葬的,孝献皇后(比多尔衮晚去世十年)同样是火化后下葬的。

满人土葬始于康熙初期,在这以前死去的满族人绝大多数都是火化下葬的。康熙十三年后,皇帝及其后妃才开始土葬,但是,满族的皇子皇女、王公大臣乃至民间百姓仍采用火化。

这种风俗一直持续到乾隆时期,当时还有不少满族百姓认为:火葬是一种符合自家习俗的方式。

由此可见,多尔衮死后火葬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

既然多尔衮的遗体已被火化,所以,不大可能遭到“鞭尸”,“扬灰”倒是有可能,但“挫骨”就属子虚乌有了

。更何况,在1943年多尔衮墓盗案中,时人发现多尔衮地宫中有一个高约三尺的骨灰坛,显然,“挫骨扬灰”也是不成立的。倘若,顺治真的要辱尸,何必要留下多尔衮的骨灰坛呢?

至于多尔衮究竟有没有登基当皇帝的打算,答案是昭然若揭的。就在多尔衮入土的一百多年后,乾隆亲自为多尔衮翻案,还了他一个清白。

乾隆的分析还是非常到位的,正所谓站得高看得远,位于权力巅峰的乾隆自然明白,多尔衮当年如果图谋篡位,早已在他军权在握时就这么做了,何必要等到行将就木时才做出安排部署呢?

故此,乾隆为这位先人平了反,将其宗籍恢复,追谥爵位官职,善待其后人。

既然,多尔衮并无反心,那么,为何顺治会对其展开清算呢?仔细想来,多尔衮生前顺治帝处处受到制衡,所以,他自然会对这位挡在面前的摄政王心怀恨意。

出生于帝王之家的顺治,势必会比常人冷血,他不会容忍有人凌驾于自己之上。这种情况,也曾发生在明万历皇帝与张居正的身上。

多尔衮园寝,俗称“九王坟”,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坐北朝南,最南边有神桥一座,下有月牙河,有围墙、子墙两道,南辟宫门三间及栅栏门,进门有东西朝房,碑楼两座,后有享殿五间。

享殿后有月台,月台上建大坟冢一座。辛亥革命以后,多尔衮后人将地面建筑拆卖,到了1954年九王坟更是被拆平。

(0)
上一篇 2022年7月8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