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是怎么灭亡的(历史上东晋到底是被谁灭亡)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淝水之战开始讲起。

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东晋在淝水之畔对阵前秦,取得旷古绝今的大胜。

但诡异的是,大战双方的精神气质与胜败结局却截然相反:败了的一方蒸蒸日上,胜了的一方暮气沉沉。

巨大的战果,并没有给东晋带来什么希望的曙光,因为大胜而夺得的北方领土,在不久之后便逐渐失去;朝廷在逐渐的沉沦中,也终至无药可救。

淝水之战后的第二十年,桓玄逼晋安帝退位,自立为帝。

同年,刘裕在京口起兵,击败桓玄。一年后,桓玄被杀,刘裕迎回晋安帝。但此时,东晋王朝事实上已经只是刘裕的台前木偶。

也就是说,仅仅只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东晋就从淝水之战的大胜走向了事实上的灭亡。

很多时候,从巅峰跌落不过是一瞬间的事。

淝水之战后,谢安因功劳过大,为朝廷不容,选择了淡出朝政。孝武帝司马曜与兄弟琅琊王司马道子于是趁势夺回权柄——此举一改东晋立国以来士族执政的局面,重新将朝政大权回归到司马氏皇族手中。

对于孝武帝来说,这已经是他在皇帝的位置上所取得的最大成就了。期间,他与司马道子虽然兄弟间也有龃龉,但面对着“皇族vs士族”这个根本性的问题,两人倒是利益一致。

只是无奈这对兄弟实在太极品,他们努力靠着自己的作天作地,成功将东晋的政治风气破坏殆尽,整个朝廷并没有因为他们的掌权变得更好,而是更糟了。

这里不妨先举个小例子:

淝水之战后,有一个叫赵牙的,是伶人出身;另一个叫茹千秋的,原来是个捕快。两人都想办法打通门路,搭上了司马道子,获得高官之位。

赵牙在建康城的府邸修筑得十分富丽堂皇,山水亭楼无不尽有。某次,孝武帝去他家做客,看罢都对陪同的司马道子说:美则美矣,就是过分奢侈了。

司马道子无言以对。待孝武帝走后,司马道子才跟赵牙说,幸亏皇帝不知道你这山是用人力堆出来的,否则你怕是死期将至了。赵牙嬉皮笑脸的回答道,有您在,我哪里敢死呢。

司马道子用的,就是这么些货色。

之后,司马道子因为喜欢揽权,逐渐被孝武帝不喜。孝武帝开始重用士人王恭等防备司马道子。但司马道子却不知收敛,反而选择倚重王国宝等进行对抗。

自此,朝廷里党争不断,乌烟瘴气。同时,王恭和王国宝的对立,也为以后的乱局埋下了重大伏笔。

不久之后,孝武帝突然死了。某次,孝武帝喝多了,跟宠爱的张贵妃说,你年纪这么大了,我就应该废了你,再换个年轻漂亮的来玩玩。

这种话,在任何时代跟任何女人说都是禁忌。果然,气不过的张贵妃就在孝武帝喝醉以后,派了个婢女把皇帝给捂死了。

之后张贵妃用钱给左右之人封了口,只说孝武帝是被梦魇住了,突然死的。司马道子正巴不得孝武帝死呢,也就乐得相信了。太子司马德宗于是即位,是为晋安帝——这几乎是个智障。

孝武帝作为堂堂一国之君,就这么不明不白的被人杀了,到最后连个追究的人都没有。而随着孝武帝去世,王恭与王国宝的矛盾终于激化。

孝武帝在世时,很欣赏王恭的正直与担当,曾经私下里跟他说,将来要任命他为辅政大臣。

而为了给王恭历练,孝武帝曾命王恭出镇地方,“都督兖、青、冀、幽、并、徐、扬州之晋陵诸军事,前将军,兖、青二州刺史”。

但如今孝武帝死得突然,王恭没有受到任命。而后,司马道子大权在握,王国宝趁机得势,两人飞扬跋扈,祸乱朝政,引起了王恭的极大不满。

王恭与王国宝虽然都出自太原王氏,但互不投契,王恭刚直,王国宝谄媚。两人的对立,既有政见上的不同,也因为分属于不同阵营立场上的原因。

王恭曾经直谏司马道子王国宝的种种劣迹,引起了王国宝的嫉恨,私下里准备除掉王恭。而王恭则先发制人,以诛杀王国宝的名义直接起兵。

司马道子和王国宝显然没有料到王恭会这么生猛,直接就扛刀说话。两人虽然内心不满,可苦于没有实力对抗,只能是一个终日惶惶,一个焦头烂额。

最终,司马道子决定丢卒保帅,用王国宝的人头来换王恭的罢兵。王恭很愉快地同意了这桩生意。

这也可以算是东晋自王敦以来的恶习了:地方实力派一言不合就起兵对抗朝廷,而朝廷往往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追求息事宁人,并不追究。

不过司马道子和王恭都不是一般的boy,双方摩拳擦掌,准备再战。王恭联合和桓玄、殷仲堪等人,反对司马道子,因此再一次起兵。而司马道子也想硬气一回,想要彻底解决掉王恭这个威胁。

这次,司马道子准备好了对策:王恭所仰仗的,无非就是刘牢之的北府兵。司马道子于是派人策反刘牢之,答应在事成之后,将王恭的职位全部赠与刘牢之。

刘牢之对于王恭看不起他的态度一直耿耿于怀,双方因此一拍即合。之后,刘牢之反水,王恭兵败被杀

(0)
上一篇 2022年7月8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