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粹大妃和废妃尹氏什么关系(为什么仁粹大妃要废尹氏)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尹氏被废有没有隐情?

在成宗王到中宗王期间,李朝发生了一段公案。成宗继妃尹氏被废,随后被赐死,其子燕山君登基后,为母报仇,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

这段公案中的一些情节,违背了当时在李朝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在一切平定之后,有一些历史记录被小心翼翼地修改了。

《成宗实录》,虽然说是实录,里面记载的事情就那么严谨?我们仔细去读一读里面的情节,就会发现不少前后矛盾之处,不符合正常的逻辑,说不通。

你比方说,《实录》里说“废妃尹氏善妒,常常随身携带砒霜,要毒害后宫受宠的宫人”。这段记录就很可笑,一定不是有真实证据。

首先,当时的人不可能去搜身为中殿的尹氏,那他们怎么知道尹氏随身携带砒霜呢?

如果尹氏带着砒霜拿出来给别人看了,那么史书就应该写:“某年月日,尹氏以砒霜示人,威胁后宫”,可是也没有。

《实录》又说尹氏意图毒害当时受宠的宫人。你翻遍了成宗实录,却没有发现一个宫人是被尹氏毒死的。也没有在尹氏给别人投毒的时候,抓着她的手脖子,证据确凿,说她投毒了。

仅仅是在成宗八年,从她处所里搜出了砒霜和诅咒的邪书而已。如果你是搜出了这些东西,就照实记录,某年月日,从废妃尹氏处搜到砒霜、邪书即可。

但是你由此记录成尹氏曾经随身携带砒霜,意图毒害宫人是怎么回事呢?真相只有一个,就是要渲染、抹黑尹氏,把她打造成一个该死的罪人。平白无故地,为何要抹黑别人呢?必然另有目的的。

我们看这个历史书,一定要去思考,如果不独立思考,人云亦云,成了别人的口舌,那么这个书,还是不看的好。

在有这个思想准备的前提下,我们重新去审视这段历史,也许就可以得出一些不同的结论。

 

命运坎坷的婆婆仁粹大妃

废妃尹氏的事情,有一半在她婆婆仁粹大妃身上。我们要理解这个事,就要往前倒,讲讲她婆婆仁粹大妃韩氏。

仁粹大妃的公公首阳大君李瑈发动了“癸酉靖难”,抢了11岁的侄子端宗的王位,就是世祖。

李瑈的老婆尹氏也由乐浪府大夫人成了李朝的中殿,也就是以后我们所说的贞熹王后。这个女人性情刚毅决绝,不同一般,她在丈夫发动靖难的时候,亲自为丈夫披甲整装,丝毫没有惊慌之心。

仁粹大妃16岁嫁给了李瑈的大儿子桃源君李暲,称为桃源君夫人。

两年后随着公公夺位成功,老公作为嫡长子,被封为世子,她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世子嫔,而且很快就生下了长子李婷和次子李娎。

等到公公百年之后,桃源君登基,她也就会成为中殿,前途是一片光明的。可惜桃源君无福,儿子刚出生一个月,他就挂了。

为了固国本,桃源君的弟弟李晄就被立为世子,那人家老婆就是世子嫔了,韩氏死了老公之后,又被降为贞嫔。

后来她公公看王室的历史书,发现太宗王的中殿曾经用过贞嫔这个封号,觉得韩氏不能再使用这个封号,给她改成了了“粹嫔”

    

刚刚二十岁,原本还有光明前途的韩氏一下子变成了先世子的未亡人,要在寡居的岁月里,消磨自己人生余下的时光了。为了有勇气活下去,她就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儿子身上。

而她唯一的儿子李娎也从小在母亲日复一日“我拉扯你是多么不容易的”叨叨中成长着。母子之间的关系要比其他母子更加紧密。

1468年世祖薨逝,传位于世子李晄。也许由于世祖的“癸酉靖难”其实不那么正当,也杀了一些无罪的人,他的两个儿子都不长命,李晄闰二月登基,十一月二十八就薨了。

当时的李朝是明朝的藩国,其王位继承人要给明朝打报告,征得同意之后才能登基。每次去打报告,来回趟的时间就要一两个月不说,还要上下打点。

加上册立世子,短短几年就打了三次报告了,太麻烦了。这次要选继承人最好找个坚固的,打一次报告就能用好多年的才行。

 

贞熹王后剧照

睿宗李晄现在是有儿子的,按照法统,应该从睿宗的儿子里面选的。但齐安大君李琄这个时候才4岁,身体还不是很好。

当时王室里面说的算的,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世祖王的大王大妃贞熹王后,她觉得李琄不是很合适,更大的可能是她其实是不喜欢李琄的母亲安顺王后,至于为何不喜欢,我们下面会说,先留个扣。

于是由贞熹王后做主,选了故世子李暲的二儿子乽山君李娎作为王位继承人(嫡长子月山大君李婷因为身体不好被pass掉了)。

这时的李娎才十二岁,是没有办法亲政的,按说应该由母亲垂帘听政。若是这样的话,仁粹大妃就能出头了。

但是由于婆婆的力量强大,她是不敢有所作为的。因此李娎登基成为成宗王之后,是由奶奶贞熹王后垂帘听政的。

虽然仁粹大妃的人生峰回路转,老公没有当上王,儿子却能当上,但是顶上还有一个能干的婆婆,自己还是出不了头。安顺王后的儿子为何没有继承王位?

想想这个,她还敢有意见?于是她有任何的野心都要压在心里,对婆婆贞熹王后言听计从的。我们说情绪压制终归是压制,并不会消失。

当贞熹王后年纪大了,放权给了仁粹之后,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她的行为就要跋扈专制起来,跟她年轻时候表现出来的美德截然相反了。贞熹王后垂帘听政七年之后归政,废黜尹氏的主要责任人就是仁粹大妃。

 

妈宝男成宗王

被母亲左右的成宗

成宗生下来一个月,父亲就死了,一直由寡母抚养大。母亲从世子嫔的位置一下降到了前世子的未亡人,心情的郁闷可想而知。

这种情绪一定会影响成宗的成长的。在他成年之后,他母亲的意见对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为以后的尹氏被废埋下了伏笔。

除了性格不平和的母亲,他还有一个性格强硬的奶奶。自己能够登基全靠奶奶扶持,他这个奶奶做事也有法度。

在垂帘听政七年之后,成宗到了二十岁的年纪就主动还政成宗,因此成宗对于奶奶是非常尊重的,奶奶的思想也深深影响着成宗。

 

韩明浍

左右朝局的功臣派

从世祖时期到成宗时期,朝廷里一直有一股势力,就是世祖靖难的时候,支持世祖的功臣,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上党府院君韩明浍,这个名字大家也许会觉得陌生。

但是提到韩国的狎鸥亭洞,大家会很熟悉了,这个狎鸥亭就曾经是韩明浍别墅。整个“癸酉靖难”就是韩明浍所策划,被世祖称为“我的张良”。

靖难之后,他自然而然成为了朝廷的中流砥柱,称为正一品的领议政。

他的女儿嫁给了当时还是王世子的李晄(睿宗),但没有多久就死了,追封为章顺王后。传说睿宗李晄的死,就是因为想要清除韩明浍的势力,而被韩明浍毒死的。

章顺王后死后,李晄续娶了右议政韩伯伦的女儿(安顺王后),生下了齐安大君。

这个韩伯伦和韩明浍虽然都是高丽大臣韩渥的五世孙,但是已经不是同一阵营的人了,左右朝政的韩明浍怎么会让他的外孙子当上国君呢?

而年仅十岁的乽山君李娎在世祖十三年时(1467年)就娶了韩明浍的另外一个女儿为夫人(恭惠王后),这其实是身为别宗家老二的李娎能够胜出的真正原因,什么年纪小、身体差都是扯臊。

世祖的老婆贞熹王后深知韩明浍的势力之强大,如果此时得罪他,他能马上再来一次靖难,拥立一个落魄的宗室上位。所以要保住王位,只能顺着韩明浍的意思来。

 

恭惠王后

历史上看着偶然的事情,其实都有必然性的,有的棋也许早早地就下了。

如果韩明浍的闺女再生下世子,那么老韩家的富贵会继续延续下去的。

贞熹王后和仁粹大妃都是知道这个事的,这种事情绝对不能发生,贞熹王后的二儿子许也是死在韩明浍手里的,她怎么能让这种事发生呢?

于是恭惠王后结婚五年也没有生孩子,在十九岁的时候就很识相地死去了。中间有没有宫廷秘闻,也许是韩明浍一生用阴谋太多,已经把福气消耗完了?这种事不好说,但是就是这么巧。

 

废妃尹氏

咸安尹氏进入宫廷

废妃尹氏是在成宗四年的时候进入宫廷的,因为成宗已经十六岁了,但是恭惠王后一直没有生育,须要择选内命妇充实内廷,以期早日生下儿子。

这一次择选中,奉常寺判事尹起畎的女儿尹氏就进入了宫廷。电视剧中说尹氏出身低贱。

其实不是的,尹起畎出身咸安尹氏,当过奉常寺判事,这可是正二品堂上官,只是尹起畎早死,家中没有儿子继承事业,家计没有几年就萧条了。

尹氏的母亲出自高灵申氏,这也是名门望族,高灵申氏在高丽时代就是世家大族了,而且尤以诗书传家闻名。尹氏之所以能在择选中胜出,容貌是一个方面,气质和修养也是不可缺少的。

高灵申氏把女儿送入宫廷择选,并非是因为贫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个没有儿子的大家族想要体面地生存下去,依靠女儿成为后宫内命妇,不失为一条可行的好路子。

电视剧中为了引发矛盾冲突,把高灵申氏描绘成了一个小门户里出来贫婆子,这是不符合历史的。

 

贞显王后尹昌年

与尹氏一同入宫的还有坡平尹氏昌年,也就是以后的贞显王后,慈顺大妃。

尹昌年和贞熹王后都出身坡平尹氏,贞熹王后的爷爷尹承礼与尹昌年的老爷爷尹承顺是亲兄弟,因此尹昌年的老婆婆从娘家门上算,其实是她姑妈。

最后尹昌年胜出了,你们说是因为碰巧?还是因为尹昌年很优秀?还是因为宫斗中双方代表的势力的胜出?

后宫中还有两位跟尹氏被废有关,一个是贵人严氏(严银召史),一个是贵人郑氏(郑金伊)。

这两位没有什么背景,严氏父亲严山寿,郑氏父亲郑仁石,在历史上的记载仅仅限于为这两位内命妇的父亲。

如果有官职的话一定会记载的,但是没有。而且因为郑氏受宠,还有记载,郑氏的家人因此成为良民,可见郑氏出身是很低的,她极有可能只是宫中的仆役,连宫女都不是。

宫女的身份必须是两班贵族出身或者中人家庭的女儿。如果这其中有宫斗的话,她们起的作用只应该是工具性的,而不代表什么派系。

成宗的后宫有十五位,自己又是十七八的小青年,正是好时候,身体好,现在就看谁能第一个生下元子了。很快尹氏就胜出了,在1475年生下了成宗的第一个儿子李孝信。

虽然李孝信六个月就早夭了,紧接着尹氏又怀上了一个。基于她曾经诞育王子,并且是目前为止唯一怀着孕的后宫,就只能立她做王后。

成宗为何要如此仓促地做决定呢?你等她生下来再封不行么?等不迭了。因为中殿不仅仅可以从后宫择选,还可以另从宫外来选,若是立的晚了靖难功臣又会送新人进来。

到时候,事情会变得更加复杂。尹氏娘家连个正经男人都没有,她家形成强大外戚的可能比较小,立她为后,比让靖难功臣送一个王后来要更好一些。

假如尹氏怀的是儿子,那么他嫡长子的身份就是不可动摇的了,明朝就没有理由支持任何其他后宫所生的孩子。

如果尹氏所生的是女儿,也没有关系,以后还能生的,只要尹氏上位就可以占着茅坑,靖难功臣就是憋死也一时没有办法。

因此此时册封尹氏对成宗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当然成宗现在还小,不可能有这种心机的,都是贞熹王后和仁粹大妃的主意。

 

聪明总被聪明误

她们的计策真是天衣无缝,但是却没有想到一个问题,这样的话,就等于把毫无防御能力的尹氏推向了前线,给她们挡子弹了,而她们并没有承诺要给尹氏提供任何保护。

紧接着,尹氏就生下了世子燕山君,这下表面上尹氏的地位得到稳固了,但是她的境遇实际上是更危险了。

因为尹氏的娘家没有人来保护自己,自己虽然也姓尹却并非贞熹王后的坡平尹氏,而是咸安尹氏,贞熹王后和婆婆仁粹大妃是不能完全相信自己的。

贞熹和仁粹之所以要立尹氏,实际上是要使王室逐步摆脱靖难功臣的控制。

对于尹氏,她们还要有防范之心,因为一旦尹氏生下世子,即便尹氏娘家没有人,也会围绕世子形成一股势力,到时候,靖难功臣未除,又增添了一个世子派,就更麻烦了。

后宫其他嫔妃也并不是独立的,有的是功臣的女儿、侄女、外甥女,有的出身低贱,只好举家投靠这些功臣。而一个无派别人士突然成为了中宫殿,必然会引起她们的嫉恨。

一时间所有矛头都对准了她,小来大去的事是蔑视中宫殿的权利,该去请安的不去请;中宫殿吩咐的事,口头答应就是不去做;

整天在大王大妃和王大妃面前上眼药、说小话,大事让你抓不住把柄,小事天天不断,水滴石穿,不信你能受得了。

 

文定就聪明的多

现在的尹氏如果能看清形势,她就应该知道现在她真正的靠山是贞熹王后和仁粹大妃,应该毫无犹豫地倒向她们。

隐忍下来,慢慢等待儿子长大的同时,宫外的大臣会逐渐汇集在世子的身边,等自己的势力培养起来了,再挺腰杆子也不迟。

她后面的文定王后出身跟她差不多,隐忍了那么多年就翻身了。可惜她不是文定,她认错了靠山,想要凭借自己的美貌抓住成宗的心,从而坐稳中宫殿的位子。

上面我们说了,成宗受到奶奶和母亲的影响太大了,对她们的话是言听计从,有些妈宝,他怎么能有能力保护你?

尹氏虽然不够聪明,但是她也能感到其他后宫对自己的不友好。老公在保护自己的问题上,一直不表态,不给自己吃定心丸,她就要靠自己了。

可是现在后宫的管理权并不在自己手上,而是牢牢把握在仁粹大妃手中,否则,她作为后宫之主,看谁不顺眼,找个理由整治她,那还用得着用符咒、毒药?

成宗八年在尹妃处所搜出符咒和毒药本身这个事就说明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尹妃的,成宗、仁粹大妃、其他后宫都脱不了干系。

 

燕山君的部分历史也被修改了

一旦搜出这些违禁品,不管是不是他人栽赃,这都是证据确凿,就要处理她了。

尹氏是成宗五年生下燕山君,逐渐地有些朝臣就自发地形成了支持尹氏的势力,以任士洪为首的一伙大臣就出来保护尹氏了。因为现在成宗只有一个儿子–不到三岁的燕山君。

假如此时废了尹氏,那么没有母亲照顾的燕山君能否存活下来就是个未知数,这无疑给社稷造成了不稳定因素。

仁宗回去和母亲一合计,确实现在不是时候,还要忍耐的,于是就收回了废除尹氏的决定。但是在哪个决定尹氏命运的仁粹大妃那里,废妃的决心是早下了的

成宗和尹氏的感情应该是一直还不错的,并没有因为这个事而断绝。因为成宗十年时,尹氏又生下一位王子,而这个期间,其他内命妇都没有生下孩子,连公主都没有。

而在尹氏被废之后,公主和王子才开始陆续出生,1480年之后,先后有三十个孩子出生,说明成宗和其他后宫的身体都没有问题。那为何之前除了尹氏之外,其他后宫都没有生育呢?

一方面是成宗确实很喜欢尹氏,在恭惠王后还在的时候,尹氏也没有阻止成宗去其他后宫处所的能力,也只有她一个人怀孕了;另外尹氏也确实有些妒忌之心的,不希望成宗去其他殿阁。

原本别人就恨她,她自己的妒忌心,又加深了这种矛盾。也不怨得其他后宫会在仁粹大妃眼前挑拨矛盾,其中代表人物就是严氏和郑氏。仁粹大妃对尹氏的不满也渐渐加深。

她希望要的是个永远臣服于自己的儿媳妇,显然尹氏是与自己的这个目标背道而驰的。她就会通过向自己儿子表达意见,来施加影响,成宗是一个妈宝男,另外随着年纪增加,他对尹氏也开始不耐烦起来。

 

尹氏被废

废妃事件

在成宗五年的时候,尹氏又生下了第三个儿子,这原本是一件喜事,成宗应该更加宠爱尹氏才对。可是由于之前的诋毁,成宗对于中殿的感情开始淡薄了,到了六月初一这一天就集中爆发了。

现在,韩国国立故宫博物馆收藏的废妃尹氏胎时胎志记录着,她出生于1455年阴历6月1日。

也就是说六月初一时尹妃的生日,她又刚刚生育王子,按说当老公的今天再有事,也要给老婆过生日。晚上留下来,该干嘛干嘛,这也是给中殿保留脸面。

不这样做的话,以后中殿在其他内命妇面前如何自处?岂不是成了众人的笑柄?咱们现在换位思考一下,但凡成宗是个懂事的,今天也不会去别的内命妇的处所。可他偏偏做了。

换成文定王后那样的人物,她一定会先隐忍下来,再找机会向成宗表达意见,来挽回颜面。

可是尹氏的脾气本身也有问题,底蕴不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冲进后宫处所,跟成宗吵了起来,最后还动上手了,在冲突过程中,尹氏不甚抓伤了成宗的脸。

原本别人就要揪她的小辫子,她应该更加谨慎才是,偏偏还要做出这样不慎的行为,一下子撞到别人枪口上了。按说两口子打架,挠一条捋堾不是什么大事。

但是到了君王的层次上了,就可以大做文章了。仁粹早就看尹氏不顺眼了,正好有制度可以利用,毫不犹豫地定了尹氏的大逆之罪。第二天尹氏就被废为庶人。十天之后,离开母亲的三王子就夭折了。

 

一个小小的婴儿竟能左右朝政

那么现在的局势变成什么样子了呢?

靖难功臣依然存在,他们所支持的后宫一看到中殿之位虚悬,都瞪眼看着,希望自己能当替补队员,而且严氏和郑氏又赶时候怀上了孩子。仁粹大妃显然不希望靖难功臣重新占领后宫。

因此,燕山君作为嫡长子的地位绝对不能因为母亲而受到任何影响,一旦燕山君被废,事态就会变得更加难以控制。

尹氏虽然被废,也不能把她立刻杀死,要留着发挥一些作用。尹氏一日不死,就意味着她有返回的一天,矛头还会指向她。

任士洪等元子派为了保护尹氏和燕山君,就会与功臣派展开斗争,这样仁粹大妃就不用拿出余外的精力对付这两拨人了,她需要的是自己势力的发展。

在宫外的尹氏一直期盼有一天成宗能回心转意,让自己复位。元子派的大臣也在积极争取。功臣派和其支持的内命妇在暗中操作,拱自己人上中殿之位。

而在事隔一年之后,从来没有生育过,也没有怀孕的四品淑仪坡平尹氏被宣布海选胜出了。

这个大转弯把功臣派和元子派的老腰都闪的不轻,没有办法啊,这是王室的家事,外臣虽然有影响力,但是也不能管的太宽。

至于淑仪尹氏为何会胜出,官方给出的解释是:“性慈惠聪敏, 博学多闻。 事成庙, 小心日新, 小无妬忌, 抚恤诸妃嫔子女如己出, 终始无间。 上孝慈闱, 下抚眷属, 虽古王后, 无以加焉。

总之,就是“比你优秀还比你努力,你脱了鞋也撵不上”布拉布拉的。

但是实际上我们今天来看,一眼就知道,是因为淑仪尹氏出身坡平,是贞熹王后的外侄女,与贞熹王后和仁粹大妃是同一阵营的,选她为中宫殿,是符合王室的利益的。

 

无非是名利二字

一旦册封了贞显,局势又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年幼的燕山君被交给了贞显王后抚养,作为嫡母,她的地位就得到了保证。

这时,元子派依然不会瓦解,因为他们对废妃或者元子没有什么血缘感情,他们只关心燕山君登基之后,自己的前途,所以假如此时功臣派要弄死废妃。

他们并不会拼死保护她的,因为她的利用价值已经不大了,唯一忌惮的是,万一她回来之后会报复,因此他们口头,说要支持废妃,但心理上已经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这和自己娘家哥哥的支持不是一回事。因此成宗十三年,在赐死废妃的时候,并没有遇到多大的阻力。

 

仁粹想着如何赐死尹氏,几年后,有人想着如何毒死她

现在仁粹大妃和成宗所要做的,就是什么也不做,也不表态,静静等着功臣派和元子派内部发生分化,再就是仁粹、贞显和燕山君好好培养感情,尹氏此时已经是弃子一枚,不着急弄死她。

两年之后,燕山君逐渐长大,仁粹还不时派人去监视废妃尹氏,结果尹氏在流放地心情不是很好,把前去监视的尚宫得罪了,回去又是一通上眼药。

其实上不上眼药的,都不吃劲,仁粹不过是要为弄死废妃找些素材罢了,就是不能明正典刑,随便吃坏了肚子也能死人的。

两年之后,看着差不多了,成宗就赐死了尹氏,后来燕山君为母报仇的时候,查出来严氏和郑氏参与陷害废妃尹氏了,这都是表相而已,背后的操纵一切的就是他的亲奶奶仁粹大妃。

尹氏被废的第二年,后宫内命妇陆陆续续生下了安阳君、完原君、桧山君、凤安君、甄城君,所以燕山君虽然不是最好的世子的人选,一旦弃了燕山君,之前的努力都就付之东流了,因为贞显一直没有生下儿子。

老拖着不立世子也不是办法,于是1484年,王室只好立了嫡长子燕山君为世子。四年以后贞显王后生下了嫡子晋城大君,也就是后来的中宗。

 

算账的人来了,一个也跑不了

祸患的延续

正当仁粹大妃和中宗觉得一切都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的时候。她们忘记了一件事情,这个世界上或许是有天道的。

韩明浍智谋第一,做了那么计策,谁知自己两个女儿都早早地死了,老韩家想要子孙万代,永享富贵的打算几年间就落空了。

仁粹大妃等人立尹氏为中宫殿,是为了自己的目的,等到尹氏没有利用价值了,就寻个罪名把她弄死。

可是从历史的记载来看,尹氏或许是没有居中殿的德行,你把她废为庶人就好了,她是没有死罪的,说她意图毒害谁,可是从头到尾她连一个宫女都没有杀过。

最后说是为了防止她以后卷土重来,而把她毒死,这个是不对的。你利用她一场,还要用一碗死药来报答她,这说不过去,最终要付出代价的。

1494年,成宗过世,燕山君登基为王。以前被打击过的世子派又重新聚拢起来,为了打击其他派别,他们开始挑唆燕山君为母亲报仇。

登基四年之后,燕山君就发起“戊午士祸”,六年之后又挑起“甲子士祸”,追捕与生母尹氏案件相关人士并加以杀害,为镇压朝臣,燕山君制定寸斩、炮烙、拆胸、碎骨飘风等酷刑。

先是外围参与废黜尹氏的官员被处死,随着调查的深入,成宗的内命妇也暴露了出来,严氏和郑氏连同她们的儿子一起被处死。

事情倒到头上,迟早就要查到他奶奶仁粹大妃头上的。那个时候仁粹大妃已经在病中,燕山君冲进仁粹大妃的昌庆宫景春殿兴师问罪,受到惊吓的仁粹大妃不就就去世了。

贞显王后虽然是仁粹大妃一伙,但是她当年究竟是年幼,没有过多参与陷害尹妃,还有抚养燕山君的苦劳。尽管燕山君几次要杀贞显,贞显都毫无畏惧,直接斥责燕山君的暴行,燕山君最终没有下得去手。

在废立中宫事上,牵扯甚深的韩明浍此时早已经死了,但是燕山君并没有放过他,把他的棺材从坟里挖出来,剖棺戮尸、碎骨飘风,一代智囊竟然落了这样一个下场。

燕山君为母复仇过程中,事情做得过了火,一纪(十二年)之时,朝中大臣发动政变,囚禁了燕山君,拥立了贞显王后的嫡子晋城大君为中宗,这段长达三十年的公案才落下帷幕。

似乎那些聪明的人,只是一时得计,遵循着忠厚老实原则生活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0)
上一篇 2022年7月8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