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记忆(机械记忆的能力)

一些朋友想让我写一篇关于如何提高记忆力的文章,我只好硬着头皮写了。毕竟我拿我闺蜜的头发打赌,还有他的头发,已经不多了。

但这篇文章讲的不是记忆方法,而是记忆的基本能力。

我弟弟的头发,在我不断的打赌下,越来越稀少了。

中考和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最重要的方式。要考察孩子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但是,在所有这些能力的背后,其实还有一个基本的能力,那就是记忆的能力。

但近年来,由于媒体和社会对死记硬背的强烈批评,这种能力也没人敢提了。

但是,不提不代表不存在。承认一个基本事实,记忆能力是一切学习的基础。比如,要学好英语,首先要背大量的英语单词。要学好语文,写出优美的作文,首先要掌握大量的古诗。即使是化学、生物这样的理科科目,也有很多知识要背。

我见过很多这样的情况,比如背一个单位的单词,记忆力好的同学,老师讲完就背下来了,记忆力差的同学,两个小时都背不下来。关键是他忘得特别快。

然后,当你还在纠结两个小时背单词的时候,记忆力好的同学已经刷了两套题,顺便复习了下一科。

无限的差距正在扩大。

那么如何提高记忆速度呢?首先纠正一些长期以来的错误观念。

每天看到的不一定是对的。

第一,机械记忆的能力,也就是记忆的基础能力,比记忆的方法重要得多。

说了很久了,不要死记硬背!有多少孩子受到机械记忆的伤害?这句话完全正确!

但是,机械记忆的能力和机械记忆的方法完全不同。

比如《神雕侠侣》中,杨过与金轮王的二弟子巴尔达作战时,不断复述达尔巴的藏语,导致巴尔达以为杨过是哥哥的转世,最后跪下投降。完全没有接触过藏语的杨过,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整复述对方的语言,这是一种超强的,没有办法的,机械的,死记硬背的记忆能力。

再比如,同样的1000个数字,第一个孩子没有任何手段就记住了。第二个孩子靠谐音记忆记住了。如果两个人花同样的时间,谁更聪明?

答案一定是第一个。

我从教20多年,也有幸遇到过几个这样的孩子(我曾经和他们的家长聊过胎教和幼儿)。他们没有任何方法背英语单词。当你把方法告诉其他孩子的时候,他们已经背完了,感觉特别烦。

这种没有方法的记忆能力,其实就是我们的基本记忆能力,是所有记忆的基础。他的水平决定了一个人记忆速度的上限。

经常看到有天赋的孩子,但都是别人的。当老师有时候真的很疼。

第二,机械记忆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

超强记忆能力的孩子确实是天生的,但和父母的智商没有必然联系。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我一直和他们的父母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改天再专门写一篇)。其中一个孩子的妈妈是一个很普通的幼儿园老师,她的反应似乎并不开心,而他的爸爸,脾气古怪,无法正常与人接触,已经结婚多年,家里仍然实行AA制。

除了少数天才儿童,上帝是公平的,大多数人的基本记忆能力都差不多。这时候就要看父母谁更擅长引导了。

三、基础记忆能力的培养,越早越好。

所谓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刺激的印象和反应,所以第一个前提是你需要输入一些信息。父母需要特别注意孩子的以下初始阶段。

胎教阶段:我反对超专业的胎教。生孩子就像做核实验一样。我很疲惫,但我需要经常和我的孩子接触和交谈。比如,在我出生之前,我经常给孩子唱儿歌。我出生后,他一哭,我一唱儿歌他就安静下来了。也就是说,在我的肚子里,他记住了你的输入。

婴儿阶段:很多孩子反应迟钝,无法与外界正常互动。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有些家长太累了,对孩子的哭闹采取哭闹免疫的方法(他唯一能做的)。这样一来,孩子对外界唯一的回应方式就是得不到回应。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会变得不会互动(比如你在课堂上让他做笔记或者背什么东西,他都没有反应。

即使他不会说话,你也要经常和他交流,互动,肢体接触。

学习阶段:当孩子开始学习说话时,这是培养孩子记忆能力的最佳阶段。需要输入大量的信息,和他沟通。在这个阶段,他吸收的越多,记忆的习惯和能力就能越早培养起来。

其实他什么都懂,能感受到你的心情和温度。

第四,要想培养快速记忆,一定要坚持让他记忆东西,量变才能质变。

如果你想成为游泳冠军,你知道你应该每天坚持游泳。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拳击大师,你知道你必须每天都打。

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成为一个记忆力非常快的人,你必须坚持让他从小就记住事情。

比如孩子会说稍微长一点的句子,就让他背唐诗。一开始唐诗只有一个字是背的。比如你说“从原文”,让他说“草”,然后逐渐让他背两三个字,直到整句。

两三岁的孩子根本不懂唐诗的真正含义,这不过是机械记忆能力和基础识记能力的锻炼,顺便也能让孩子慢慢认识唐诗的韵脚。为什么不呢?

最重要的是,你要坚持。所有家长都知道孩子要背唐诗,但能背20首以上的只有50%,能背100首以上的只有5%。

量变导致质量。当记忆积累到一定程度,其实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背唐诗三百首,写不出诗。

第五,很多记忆方法需要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真正掌握。大多数情况下,孩子只尝试一两次就放弃了,还没开始就已经做完了。

人的记忆是非常惰性的。当大脑对一种方法比较熟悉的时候,即使是非常低效的方法,也会习惯性地使用这种方法。但是新的方法在初期其实很难用,需要摸索。

比如睡前复习,就是无数顶尖学者推荐的学习方法。但是大部分同学还是不用,原因很简单,他试了不到三天就放弃了,说不适合他。

其实这个方法没那么简单,比如睡前要复习哪些科目?科目顺序是怎样的?复习需要多长时间?如何保证复习更有条理?忘记知识点怎么办?需要哪些辅助材料和小手段,比如笔记之类的?

以此类推,方法也一样,一定要花时间去学习、磨合,直到找到适合自己的点。

为了留住闺蜜的头发,今天写几个,明天再写记忆方法。

(0)
上一篇 2022年7月18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1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