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是哪里(印江县2020年旧城改造)

青山碧水环绕,道路桥梁纵横交错,供水、污水燃气管网四通八达,公园广场社区绿树成荫,步行街遍地开花…20年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居民生产生活更加便利,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稳步提升,古老而年轻的巴江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更绿色,更宜居。

夏天,烈日炎炎,整个人都晒黑了,龙寿安,一个被汗水浸透的园林管理员,从事城市绿化已经24年了。他每天都和同事们一起为这座城市“打扮”,他也见证了这座城市从无到有,再到今天的省级森林城市的绿化。

龙寿安记得,在城市园林管护的最初几年,县城几乎没有绿化,只有烟地寨到柏香林的道路两旁排着一排杨树,还有服务公司在中寨口门口稀疏的几棵杨树。后来一些落叶被砍掉了,大街小巷没有多少绿色,整个城市缺乏活力。

“大规模的主次干道和公园广场绿化是在2012年到2013年。我们来来回回种了几个月的树,渐渐的整个城市都绿了。”龙寿安自豪地说,现在,园林管理人员队伍越来越壮大,有了电动修剪工具,人也轻松了,效率更高了。

据该县住建局市政管理局局长张介绍,“2018年以来,印江投入8000多万元实施‘六绿’行动,对县城主次干道和主要公园广场进行绿化。绿化面积从以前的50多公顷增加到现在的300多公顷,整个城市的空燃气质量和居住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76岁的老人任大石每天都坐在文昌公园的亭子里,看到公园里的树木、鸟语花香、人来人往,心里很舒服。他告诉笔者,以前,整个县城树木稀少,到处都是破旧的房屋和尘土飞扬的水泥路,连个休闲的地方都没有。大家都是“老死不相往来”,现在出门都是公园广场。邻居经常见面聊天。任何隔阂和误会都化解了,邻里关系和谐了。

如今,无论是黎明还是日落,在观音沟湿地公园、都市农业公园、东郊滨江公园、文昌公园、书法广场打太极拳、跳广场舞、做健身操的人们,总是沉浸在绿韵中,享受着绿色家园带来的舒适,憧憬着美好的乡村振兴。

该县坚持“生态优先、文化引领、山水城市一体、产城融合”的理念。该县按照“一街一景四季分明”的要求,推进“六绿”行动和环城林带建设,抓好点、面、线的绿化美化,推进特色精致、宜居宜业宜游新城建设,不断完善城市绿化景观场地和配套设施。目前,市区林荫道率为71.4%,绿化面积为419.78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2.81平方米。公众对森林城市建设的支持度和满意度均在90%以上。

路多了,方便多了。

早上六点钟,出租车司机田仁源离开家,有时会更早。出发前第一件事就是把车辆检查清楚,把车辆内外“打扮”一番,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这样的工作田仁源做了18年,也见证了18年来银江城市路网的发展变化。“以前县城只有解放路、梵净山路、平型寨旧路、西环路,道路狭窄崎岖。每年都要换两对轮胎,很多路段的车都下不了路,乘客几乎要走一段路才能到家。现在,南环路和北环路就像一条玉带环绕着县城,市区主次干道四通八达,笔直通畅,直通各个小区。方便市民骑行、生产、生活。”田仁源掰着手指头,细数这几年印江的新变化。

穿过银江隧道,驶入额江大道,可以看到整个县城道路宽阔、干净、笔直,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高楼林立,风景如画。人们漫步在倒映天空的清水中,仿佛置身于一幅画中。

“随着胤祀高速公路的开通和思南与印江的连接,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了。”在印江生活了40年的张大爷再次登上观音沟湿地公园,俯视家乡。俯视着银江城日新月异的变化,他感慨万千。“几年前,爬观音谷是一条羊肠小道。现在山上有宽敞的健身路径、观景台、休息亭,危险路段安装围栏,上山下山的路上安装路灯…这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给了大家更好的登山体验。”张大爷说,现在观音沟湿地公园不仅有来锻炼的市民,很多游客也会来这里。

该县致力于打造“精致、特色、宜居”的城乡环境,致力于推动山水县城、美丽乡村、绿色城乡的融合发展。建成主次干道12条,主题公园6大,休闲广场10余个,同步配套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投资近4亿元建设4座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85公里,改善了人居环境质量。同时,投入上亿元进行棚户区改造、旧住宅区改造和背街小巷综合整治,极大地改善了居住环境。印江博物馆、琼江古镇、滨江景观、西南商贸城、县人民医院相继建成,东郊温泉小镇、胤祀高速公路建设有序推进。市区面积12平方公里,城市化率提高到45.4%。

游客越多,活力越强。

“县城很美,周围旅游景点多了,游客多了,我们的生意也更火爆了。”在县城西苑开发区开了23年的888饭店老板陈印告诉笔者,888饭店是1998年开始营业的。当时只有10个房间,15元一个单间,几乎没有外地游客入住。随着大圣墩景区、云商居景区、银江古镇、几大公园的建成运营,银江游玩人数翻倍,酒店升级为酒店。房间从10个增加到20多个,房间价格也涨到了15元。

“近年来,城市地区的人流量不断增加,餐馆和人行道的数量不断增加,清洁道路的标准也越来越严格。”环卫工人敖石秀带着当天的暮色空开始了一天的清扫之旅,整个县城还在沉睡…她似乎习惯了这样的忙碌,打扫过的道路干净整洁,迎接着游客的到来。石秀告诉记者,目前县城道路大多采用机械清扫和人工清扫相结合的模式,既减轻了环卫工人的工作量,又提高了清扫质量。

“印江坚持以文建城,打造‘书法养生之乡印江’文化品牌。承载着巴江厚重文化的印江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游玩。”印江自治县博物馆馆长王世江说。

近年来,印江大力实施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战略,着力挖掘健康养生文化、民族风情文化、梵净山佛教文化“三大核心”产品,推进景城、文婧、农业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五大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了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佛教文化、休闲度假、民族风情“五大旅游品牌”体系,形成了

此外,加快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村、民族文化村的开发建设和整治,精心保护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和古树名木,完善印江文昌阁、故居、颜氏宗祠等一批具有典型土家族地域文化特色的公共文化景点。这座城市显示出强烈的民族风格。同时,通过巧妙打好中国名茶、书法、长寿之乡“三张文化名片”,加快大生态、大文化、大旅游的融合发展。

“我们将全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大力实施城市扩张、城市更新、城市品质、城市治理、城乡一体化五大工程,不断提升城镇承载能力、带动力、竞争力,把印江打造成旅游后花园、人居首选地、医疗集聚区。到2025年,全县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全县常住人口达到15万人,城镇化率提高58%以上。”印江自治县住建局局长刘刚说。(田林)

(0)
上一篇 2022年7月20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2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