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区市是什么意思(设区市是指区还是市)

关于这中国大陆城市级别的划分,目前主流的看法是这样的,一共分为四级:

正省级城市,包括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副省级城市,包括10个省会城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

地级市,包括除副省级之外的省会城市和其它正厅级建制城市。

县级市,级别为县处级,都是从普通县升级而来的,基本上都归地级市代管。

这种划分,整体上没有太大问题,但有个误区,那就是严格来讲,副省级市其实是属于地级市的一种,而且是非常特殊的一种。在法律意义上,副省级市和地级市都不存在,我国不管是宪法还是其它法律,都没有涉及所谓的副省级市和地级市。法律只规定了两种城市,即”设区的市“和”不设区的市“。

这是法律层面,另外在中央部委(主要是民政部)的规章制度中,也不存在副省级市,但存在直辖市和地级市、县级市。看一看民政部发布的一些文件,包括民政部的官网,就会发现民政部把中国大陆的城市,分为了三级:省级、地级和县级。

在民政部列举的地级市名单中,赫然能发现15个副省级市的名字。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民政部搞错了?当然是不可能的,民政部是主管全国地区划分的行政单位,不管是城市改名,还是普通县升级为县级市,调整城市辖区范围,以及其它涉及区划地名变更的行为,都需求向民政部门申请和取得同意。

所以不存在民政部搞错了情况。既然民政部并没有搞混了,那就只有一种情况了,即普通民众搞混了,把副省级市和地级市进行区别对待了。

全国共有15个副省级市:广州、武汉、哈尔滨、沈阳、成都、南京、西安、长春、济南、杭州、大连青岛、深圳、厦门宁波

那么这个听起来非常高大上的副省级市,到底怎么回事?

按照宪法规定,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划为“省——县——乡”三级,但现实中地级市确实存在,管理县级行政区,成为省以下、县以上的一种行政区划,形成了“省——地——县——乡”四级行政区划。这是我国地方行政区的实际情况。

所谓省级,就是指省级行政区,包括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地级就是地级行政区,包括地级市和副省级市,以及直辖市的辖区。县级就是县级行政区,包括县、县级市和地市级的辖区。至于乡级,就不用多解释了。

很明显看得出来,这里并没有副省级市。其实在中国大陆地区,除了4个直辖市和所有县级市之外,其他城市都是地级市。那么副省级市,又从何而来呢?

如前所述,不管是法律法规还是部门文件,都不存在所谓的副省级市。但在现实情况在,确实存在一种非常特殊的地级市,地位很重要,中央进行了特殊安排,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副省级市。

我国的副省级市共有15个,其中10个是省会城市,5个是计划单列市。所以计划单列市一定是副省级市,但是副省级市不一定就是计划单列市。从类别上看,广州、武汉、哈尔滨、沈阳、成都、南京、西安、长春、济南、杭州这10个副省级市是省会城市,大连、青岛、深圳、厦门、宁波这5个副省级市是计划单列市。

副省级省会城市的级别比地级市,包括省会和非省会,都高一点,城市的四套班子的正职领导,都高配为副省级,这4人的管理权在中央,即所谓的中管干部。其下辖的区或者县级市,均为副厅级建制。

以上是省会城市身份的副省级市,而计划单列市身份的副省级市,主要特殊在经济管理权限中,国家在编制财政、预算等指标时,计划单列市与所在省享受同样待遇。干部管理、社会管理等方面,则和副省级的省会城市保持一致。

只要这座城市是副省级,那么不管是省会城市还是计划单列市,整体上都比其它”非省会、非计划单列“的地级市,要特殊得多,如副省级市的市委书记和市长都是副部级,而其它地级市则是正厅级。

地市级在财税上都要向本省上交,留成比例相对较低,且在重大经济政策上都需要报省里批复,省里通盘考虑,一般不会给某个地级市无限制的关照,所以在发展上或多或少存在诸多限制,不像副省级省市那样有话语权、决定权。地级市书记和市长都是省委组织部任命的,而副省级城市的书记、市长、人大主任、政协主席,因其达到副部级,属于中管干部,省委组织部就没有任命资格了,必须由中央组织部任命。

如果把地级市比作一个序列,那么副省级市就是地级市序列的特殊群体,整体表现比其它地级市要好得多。但即便表现再好,也仍然脱离不开地级市序列。就像山东的两个副省级市,济南和青岛,都山东省管辖,都属于山东省省辖地级市序列。

总体来说,副省级市属于地级市里的”尖子生“,被特殊对待,也无可厚非。但要说副省级市和地级市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序列,那就大错特错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有的已经逐步落伍了,比如东北的四个副省级城市,跟其他的副省级城市已经不在一个层级上,在发展速度上,甚至比不上南方的普通地级市。但是国家一直以来都没有在进行调整后,估计往后也不会再调整。目前各地要竞争的应该是国家中心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是在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层级之上出现的新的“塔尖”,国家中心城市对外要具有相当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对内则是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的中枢,是国家综合交通和信息网络的枢纽,是科教、文化和创新中心,具备引领、辐射和集散功能。

(0)
上一篇 2022年7月21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2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