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式是什么意思(哥特式女孩是什么意思)

无人破败教堂里响起唱诗班似有似无的歌声,阴暗庞大城堡中蠢蠢欲动的铺灰棺材,白皙肤色却有着尖锐利齿的美男子行走在漆黑的夜,黑色洋装的少女在残旧花园中若隐若现。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死亡、颓废、深渊、诅咒、穿刺是哥特的代名词,而实际上,哥特这一词藻有着更多的含义。

哥特的起源——摧毁罗马帝国蛮族

远在这些嘶哑吼叫的乐队、打扮冷酷前卫的女子、复古而又阴暗的建筑物以哥特之名出现之前,历史中的哥特人(Goths)早已在公元二世纪的时候就已存在。这支又称为哥德人的部族来源于东日耳曼人的分支,居住在罗马尼亚的多瑙河下游临近黑海的区域。

虽然哥特人只有短短五百多年的历史,不过他们也是首批反攻罗马帝国,并攻入了其首度罗马城进行劫掠的蛮族,正是这一行为导致了西方古典时代秩序的瓦解,乃至于当哥特这一单词再次出现之时,还有着“过时”、“野蛮”这一层略带轻蔑的语义。

从摒弃到复兴的哥特式建筑风格

在哥特人的历史终结的数百年后,十二世纪的法国出现了包括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与飞拱等特色建筑风格,这些从罗马式建筑演变而来的建筑手法被称为“法国式”,常见于欧洲的教堂、修道院、城堡、宫殿等建筑,其中普遍被认为最早的建筑物是1140年于法国巴黎建成的圣但尼圣殿。

不过即使欧洲各地的“哥特式”建筑名讳、发展时期各不相同,(比如在英国就被称为“早期英国式”)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在1350年左右各个地区均不约而同的进入哥特晚期。而这个时间点正是在黑死病爆发的大约十年之后,当时欧洲各国正逐渐从这场耸人听闻的大瘟疫中恢复过来。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建筑师乔尔乔·瓦萨里在自己的作品《艺术家的一生》中提到了“哥特式建筑”,并以带有贬义的“野蛮的德国风格”来形容。瓦萨里还将这种建筑风格的特征溯本归源,联系到了摧毁古罗马建筑的“哥特人”身上,认为正是他们在征服罗马后用这种新的风格建造了“野蛮”的帝国。

哥特式建筑用比例、光线和色彩的美学结构,通过其基本的尖拱和肋架拱顶结构来形成一种灵魂超脱世间羁绊、对天国神恩之光的向往。虽然在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一度被摒弃和藐视,但是时代潮流轮回反复,在1780年代后期法国的“英国热”时期哥特式建筑逐渐复兴。特别是在十八世纪中叶之时,随着浪漫主义的崛起,带有民族主义的哥特式风格建筑再度出现在了人们的视线当中。

甚至在1831年,著名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名作《巴黎圣母院》中的代表性建筑物巴黎圣母院也有着浓厚的哥特式风格。到十九世纪初,在浪漫民族主义愈演愈烈的情势下,日耳曼人、法兰西人和英格兰人甚至分别声称起源于十二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是出自他们的母国。

自歌颂宗教至沉沦深渊——千变万化的哥特式绘画

无论是早期的尖拱、肋架拱顶发展而成的哥特式风格,到晚期的辐射式、火焰式或是复兴时期的盛饰式、垂直式,哥特式建筑总是有着其独特而明确的风格特色,但是哥特式绘画则与此恰恰相反。虽然哥特式绘画以及雕塑都是随着哥特式建筑而诞生,最初都是作为教堂内的壁画和装饰等形式出现,不过在经过时间长河中的打磨洗练之后,哥特式风格艺术的手法表现形式越来越多,逐渐失去了其自身严格的定义。

最早的哥特式绘画风格是为了哥特式建筑而服务,主要以教堂的壁画,板画,插图和花窗玻璃画等形式展现,描绘的都是一些极具宗教神秘性的事物。比如说在十五世纪,开创了北方后哥特式绘画的宫廷画家扬·范·艾克的作品《根特祭坛画》中就描绘了唱诗班、天使、主教等宗教元素,这些画作仍被保存在比利时的根特圣巴蒙教堂。

这些色彩艳丽、形象鲜明的作品和现在网络上搜索得出的,普遍以暗色调为主,被鲜血、死亡、绝望和诡异气息填充画面的哥特式美术作品相差极大。其实早在更为遥远的中世纪,就有着一群专门描绘“死亡”、“巫术”等超自然力量的艺术家,他们豪放而离经叛道的画风被文艺复兴时期的以达芬奇为首的名家们冠以“哥特”之名,其中既有前面提到的“野蛮”的含义,也有几分哥特式建筑中“接近上帝”的意思。

相比于名正言顺的、产出自哥特式建筑代表物教堂中的那些以歌颂宗教、亲近上帝的画作,更加沉闷、黑暗和情绪化的,诞生自十三世纪欧洲的哥特式绘画的确与现代人所了解的“哥特式”潮流更为贴切。

受玛丽·雪莱的《科学怪人》,爱伦·坡的《黑猫》,李小龙之子李国豪的遗世之作《乌鸦》,约翰尼·德普主演的《理发师陶德》等极具阴森恐怖气氛的小说、电影作品的影响,现在我们所接触到的哥特式绘画通常都是以苍白人物配以繁复具宗教色彩的翅膀、羽毛、锁链等元素,用扭曲、诡异的姿势带给人们惊悚而诡异的气氛,画面中唯一鲜艳的色彩则往往是那一抹不知何处安放的血红。

在黑暗之中起舞——融入哥特风格的游戏作品

当游戏这种被称为“第九艺术”的作品形态面世之后,某些钟情于哥特的游戏制作者们自然不会放弃这源自欧洲地区,有着漫长历史,并独具阴暗美感的艺术风格,在他们的奇思妙想之下,一个个出离诡异、精彩纷呈的带有哥特色彩的世界蜂拥而出。

以吸血鬼杀手为主角的《恶魔城》系列,无疑是带有浓厚哥特式艺术风格的游戏作品,毕竟游戏中吸血鬼首领德古拉的原型,就出自爱尔兰作家布莱姆·斯托克的同名哥特式恐怖小说《德古拉》。在《恶魔城》系列中,不但玩家操纵的角色闯荡在阴森可怖的哥特式建筑古堡,连对手也是吸血鬼、狼人、幽灵等奇幻物种,再加上诡异凄清的音乐、轮回复仇的剧情,即使二十多年过去了,该系列的作品依然没有落下一丝哥特元素。

提到了吸血鬼,就不得不提与之成对出现的“狼人”,虽然以狼人为主角的动作游戏非常多,不过最近在国内十分火热的却是重在社交的狼人杀桌游。而《狼人杀–官方唯一正版》则是市面上唯一一款拥有狼人杀相关知识产权的移动应用,玩法延续了团队耕耘七年原汁原味的面杀精华,并采用了复古的哥特暗黑画风。

在有着哥特式特色风格的古堡里、狼人混迹在狂欢的宴会人群之中;在看似平和的村落间,每晚都会有人无声无息的丧失生命。“预言家”、“女巫”、“守卫”、“狼人”,这些各具特色的角色经过哥特风格的浓妆艳抹之后,那深邃的眼眶和维多利亚时代的复古装扮,令尔虞我诈的《狼人杀–官方唯一正版》更多了一分极具哥特风格的阴暗诡异气息。

在《恶魔城》初代诞生的十年后,当时暴雪娱乐的北方暴雪推出了《暗黑破坏神》,该游戏同样开启了“暗黑系”ARPG游戏类型。昏暗、危机四伏的黑暗地宫,复杂和自由性极大的技能、装备系统,举起武器一次又一次挑战恶魔迪亚波罗的无名英雄,教堂、骷髅和被火焰吞噬的修女,这些带有强烈宗教色彩的游戏元素给玩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代逐渐变迁,游戏体量也一步步提升,随着可以塑造更加精美,还原真实画面的技术面世,能令玩家更深一步体验游戏世界的作品也随之诞生。或许为了贴近现代哥特元素中崇尚死亡,用极端的消亡来寻求生命真相这一层含义,《血源诅咒》、《暗黑之魂3》等难度偏高的动作游戏出现了。

在阴暗且破败的废墟、城堡中探索,遵循着故事剧情中的宗教的信仰去寻找神迹,或者说挑战隐藏在神话故事中的善恶之神,用九死一生的经历,来寻求黑暗中的那一线唯一的光明,这些作品不仅采用了带有哥特式风格的建筑、画风,连故事和世界观中,都隐隐透露着那么一丝玩味:当我们越接近上帝,究竟是为了获得他的祝福,还是意图取而代之?

用身体拥抱黑暗,双眼却看向光明

哥特是一种带有矛盾色彩的艺术风格,在古时候它代表了“野蛮”,在现在却是“潮流”;它因歌颂宗教而生,至此却带着恶魔的低语;它的作品中尽管充斥着死亡,却往往是为了探寻生命的真意。

毕竟世间并不是永远被光明所笼罩,在黑暗降临之时,那一束不知从何而来的光芒反而更加弥足珍贵。如果你已经厌倦了那刺眼的光芒中,不妨来拥抱一下哥特吧,这是一种用阴暗的反讽,来表达对生命热爱的方式。

『 话题互动 』在玩《狼人杀》时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回忆么?

PS:欢迎小可爱们微信搜索“任玩堂”或“appgamecom”关注任玩堂微信公众号,更多新游资讯尽在任玩堂!

(0)
上一篇 2022年7月23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2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