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发现朱允炆下落(历史上朱允炆到底去哪里了)

朱允炆,明洪武十年,公元前1377年出生,是懿文太子朱标的第二个儿子,虽然他看起来个性平平无奇,在历史上也没什么重大建树和功绩。但是他在历史却算的上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

之所以说他传奇,主要有两点,第一,虽然他是朱元璋的孙子。但却很快坐上的他父亲朱标本该坐的皇位,成为了明朝继朱元璋之后的第二个皇帝,因为他父亲英年早逝了。第二,虽然说他很快就成为了皇帝,但是短短几年统治基础就土崩瓦解了,最后还落得个不知所踪。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年号洪武,按照中国延续多年的嫡长子继承制度,下一任皇帝应该是朱元璋的嫡长子朱标,但是很不幸,还没等到坐上皇位,太子朱标37岁的时候就薨了。

据史料记载朱元璋一共有二十六个儿子,在太子朱标刚死的时候,朱元璋本来想立他第二个儿子燕王朱棣为太子的,因为燕王朱棣是众多皇子当中跟朱元璋最相像的,文武双全,而且在朝中和军队当中的威望也非常之高,但是结果呢,因为大臣的一句谏言,朱元璋却只能打消了立燕王朱棣为太子的想法。那么这句话是什么呢?

在君臣商议立储的时候,大臣刘三吾说“既立燕王,置秦晋二王何地”。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吾皇你即便是很喜欢燕王朱棣,也不能违背祖制打破规矩。

这里的规矩指的是什么呢?“兄终弟及长幼依次”的皇位继承制度,而打破这一规矩的最大危险就是各个藩王都会觉得自己有资格做皇帝。到时候藩王之间,藩王与皇室之间,那就会你争我夺,那么接下来天下就会不得安宁。

虽然刘三吾扫了朱元璋的兴。但是朱元璋转念一想,这说的也挺有道理,而且历朝历代在争夺皇位的问题上,兄弟相残的事情确实挺严重的,而他本人呢并不想看到自己的儿子出现手足相残的这样的一个局面,所以他是思来想去,朱元璋最后还是听取了大臣们的意见,由朱允炆继承皇位。

公元1398年6月30日,在朱元璋死后的几天,21岁的朱允炆在南京即位,改年号为建文,而朱允文却怎么都没有想到,他坐这个皇位,只做了四年。

朱允炆登基的时候,对这位年轻的皇帝而言,政治环境可以说是非常之严峻。因为他有二十多个皇叔都是各地的藩王,而且都手握兵权震慑一方。加上年轻的建文帝朱允炆几乎全部继承了父亲朱标温和懦弱的性格。

往往生活当中会有这样的事情,不知道您有没有感受啊?父亲特别强悍的时候。儿子有时候往往就比较温和。但是朱允炆不一样啊,他父亲朱标。比他爷爷啊是完全不一样的,父亲目标很温和,到了建文帝朱允炆这儿呢,他跟父亲一样温和,他这是个例外啊,或者说是另外一种形式。他生性温和柔弱,缺乏魄力,别说跟他杰出的祖父朱元璋相比了,就连跟他的叔父们相比,那也差的很远。

果然,朱允炆上位不久,他的四叔燕王朱棣不服气呀,起兵造反发起了长达四年的所谓靖难之役。

公元1402年,这场战役的结局我们都知道,燕王朱棣最终攻进了南京城门,可奇怪的是建文帝的皇宫,却突然燃起了熊熊大火,燕王找遍了南京的每一个角落,就没看到朱允炆的踪迹,也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路,自此建文帝朱允炆就此神秘的失踪了。

如今六百多年过去了,关于建文帝的行踪一直是桩历史悬案,可是这一历史悬案在现代却出现了新的线索。

在距离湖南湘潭市,大概35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叫做锦石乡的乡镇。在当地有一支生活了六百多年的何姓家族,何姓也是大姓,有什么出奇呢,这跟明建文帝朱允炆失踪之谜有什么联系呢?

湖南湘潭锦石乡的何姓家族,这个何氏家族不简单,他们当中一直流传的其很有可能是皇族后裔的神秘传说,他们家族一直有代代口头相传他们是朱元璋的后裔,因为躲灾难而改姓何,从此隐姓埋名,听起来好像有些不可思议,但却是一代又一代的人,生来或者死去,在锦石乡何姓家族的内部至此至终没有中断过,六百多年了一直流传至今,这到底是无稽之谈还是有着真实历史依据的传说呢?

当地的何氏历史研究员何歌劲,经过十年的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他们竟然是历史上失踪六百多年的明建文帝朱允炆的后裔,而朱允炆就是锦石乡何氏的始祖。

有什么依据呢,何歌劲说依据就是他们何氏族谱的资料,是一本名叫《湘潭锦石何氏七修族谱》,这套编修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的族谱上完整的记录了何氏族谱的历代序言,通观湘潭锦石何氏族谱,有一个字一直贯穿始终,那便是“隐”字。而且在每一修的序言当中,都隐约记载着何氏先祖有难言之隐,才逃难到了湘潭,正因为有难言之隐,即便逃到了湘潭,最终也只能选择隐居。

后来到了民国年间,封建王朝已经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在族谱的序言里面就明确真实写出了,湘潭锦石何氏就是朱允炆的后裔,因为躲建文之难,逃来到湘潭锦石这个地方。族谱就有了那句,“原朱姓也明永乐年间二年来湘潭”。

(0)
上一篇 2022年7月24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2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