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为什么背负千古骂名(为什么对李鸿章有争议)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梁启超

一百多年前,平静的大海上缓缓驶过一艘轮船,轮船上伫立着一位七十岁老者,他身着黄马褂一脸严肃凝视远方,仿佛周围海天一色的美景都和其毫无关系。

是阿,他哪还有欣赏沿途海景的雅兴,因为到了终点就代表那曾经不可一世的泱泱大国,要向一个蕞尔小国求饶讲和。

这个人就是晚清重臣——李鸿章

上述画面描述的就是李鸿章前去日本马关(下关)谈判时的情景,之后便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此次谈判主导者伊藤博文算是李鸿章的老相识了。十年前,伊藤博文带着日本要员亲自拜访李鸿章,向其讨教兴民强国的计策。而李鸿章根本看不上这大清旁的弹丸小国,对伊藤博文的态度可谓是十分傲慢。

李鸿章瞧不上日本,更看不起伊藤博文,认为他不过是跳梁小丑。

当年,朝鲜发生内乱,日本借此想把势力扩大。大清派出北洋水师以武示威,意在警告日本。那时的北洋水师可是亚洲头一号,亮出大炮洋枪,日本声都不敢多出一下,后面不仅主动道歉和解,而且还掏钱赔款。

当时的伊藤博文知道打不过北洋水师,但想撤军撤得体面些,便和李鸿章商讨看能不能要点军费。万没想到,李鸿章不仅报销了军费,还谦逊地对伊藤说:若日本有意占领,中国必派兵争战;若中国有侵占朝鲜之事,日本亦可派兵争战。

这时的李鸿章哪敢想,就这小破国,日后敢与我争战?

回想当年耀武扬威的时候离现在不过短短十年。十年前,我们笑其愚昧,他们要向我们学习。而今,一方胜者一方败者,我们要向他们求饶。

何其可笑!

马关一行,清朝该割地割地,该赔偿赔偿,白花花数以亿计的白银流入日本。

李鸿章回国后,万人骂其卖国贼。

国本空虚极矣,为大臣者不能背城借一战为国雪耻,而始终以一和字为上策,如此割地求成,虽小国尚且耻之,况堂堂中华乎!

当时的百姓有多愤慨,骂声就有多猛烈。但大家只顾骂他,谁又看到了这位七十多岁老人的痛苦和无奈。

在谈判期间,李鸿章遭遇了刺杀,在谈判时,他头裹纱布苦苦哀求。

赔款减少5000万行吗?

日方摆摆手

5000万不行,2000万总可以吧。

日方依旧摆摆手

其实,李鸿章还是为后人留了不少东西的,我们拿两个现在大家熟知的企业来说你就知道了。

“兴银行”

在清朝的大门被强制踢开后,我国各个口岸、商贸的很多主动权就不得已交到了外国人手中。当时很多商人的商船只能靠买或者租外国人的船只才行,这种现象导致清朝必须要开放租雇洋船的禁令,这样便进一步丧失了主动权。

因此,在这样的形势下,很多商人提出由咱们自己人创建轮船企业。但当时的清朝对西方制度的轮船企业组建抱有相当大的戒备心,因此这件事一拖再拖,直到李鸿章的到来才促成了公司的成立

1872年,李鸿章得到清朝皇帝的许可,成立了轮船招商局。这个招商局作用可不小,开矿建船做保险,通讯码头建银行,为清朝赚了不少钱。在实力壮大之后还收购了美资企业打破了洋人垄断中国航运的格局

新中国之后,招商局回归到人民手中,中国人民银行后还特批招商局创立招商银行。直至149年后的今天,招商银行入选全球500强第74位,在大街上更是随处都能看到招商银行的营业点。这也算是李鸿章间接的功劳吧。

“办车企”

除了你熟知的招商银行,还有一家企业你肯定也知道,那就是长安汽车。长安汽车的前身就是李鸿章在1862年创办的上海洋炮局。

上海洋炮局是中国最早的兵工厂,不仅在清朝时期为我国造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枪,而后的抗战时期,上海洋炮局改名二十一兵工厂,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军火生产。据统计,生产各类炮就有7500门,各类枪械超过了30万。

新中国后,改名后的上海洋炮局因民品发展的需求慢慢转变为今天你我熟知的长安汽车。

自嘲大清国的裱糊匠

虽然这些企业之后发展的银行和车企都不是李鸿章所为,但至少他起到了开头引导作用。让我国有可能更快地进入新时代。

《华盛顿邮报》这样评价李鸿章:“他无数次将中国人从无知而导致的麻烦中拯救出来,却每次都被谩骂、指责……李鸿章无疑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他始终在尽他最大的努力来维护国家利益,但遗憾的是,他手中的筹码太少了。”

李鸿章一生签订了几十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他自己或许知道,从他签字的那天起,他就注定要背负骂名,遗臭万年。

他曾嘲讽自己是大清的裱糊匠,不过一生辛苦只糊了个纸房子。开展洋务运动,结果却不敌日本小国的两下炮击,这纸房子便崩塌了。

其实后人对于李鸿章的骂名,不单是因其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他这个人为官贪腐,诸多决策失误被质疑误国误民,名为清末第一外交家却没有外交能力。

比如清朝时期的中法战争,本来有机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但由于清朝统治者的懦弱,最后胜利的成果被葬送,也造就了战争史上“不败而败”的奇闻。

左宗棠对李鸿章怯懦之举十分愤怒,曾就批李鸿章“十个法国将军都不如李鸿章一人能坏事,其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

再比如上文提到的朝鲜内战,伊藤来要军费,李鸿章不仅报销军费,还给日本一个大大的馅饼。说什么若你有侵占之意我便可以出兵,反之,我要侵占你也可以出兵

明面上看不出什么问题,但在当时的清朝,这么一句话已是自己放弃了宗主国的特权,这也为日后的甲午海战埋下了伏笔。

(0)
上一篇 2022年7月24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2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