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军最后去哪里了(日本占领东北后东北军去哪了)

在民国前期的军阀混战之中,以东北为基本盘的奉系军阀可谓是一支愈战愈勇的雄师。

从直皖战争中的居中调停,到第一次直奉战争中的惨败,再到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的一雪前耻,来自白山黑水的东北军一度从关外打入北京城,绿林出身的张作霖一度成为了中华民国的实际领导人。

然而,这支曾经雄霸天下,装备精良的东北军,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似乎人间征发,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丢失了家园的东北军究竟去了哪里?

01 关内关外

1930年9月,少帅张学良调停中原大战,调拨两个主力军九个旅进入河北。次年六月,为了对付石友三叛乱,东北军又有十个旅进入关内。

在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前,东北军的三十万大军之中有11.5万主力驻扎于关内,另外19万部队则留守关外各省,这也是后来日本人发动侵略战争的重要原因所在。

柳条湖事变之后,留守关外的东北军在“不抵抗”政策下分崩离析,近二十万军队陷入群龙无首的状态。

这部分关外军队主要分为三部分,驻守奉天省的东北军依据张学良的指示,在大量放弃城市领土之后撤入辽河走廊、长城沿线等地进行固守,而驻守吉林的部分军队在满清遗老的策动下公然反叛投降。

最后,装备最差的黑龙江省部队在江桥战役等血战后损失惨重,部分星散之后转入民间,与共产党抗日武装共同组建抗联等组织坚持抵抗。

总体来看,九一八之变后,东北军在关外的力量损失大半,而关内力量则基本无恙,总兵力保持在20万以上,且以主力居多。

02 抗战不息

1933年初,日军前锋攻陷山海关,掀开了长城抗战的序幕。东北军关内主力与关外余部此时恰好处在日军的面前,忍无可忍的张学良、张作相等将领联名发表了保卫热河到底的电报。南京国民政府只好将华北东北军设立为两个集团军,以张学良与张作相为集团军司令指挥长城抗战。

然而,由于热河省主席汤玉麟(张作霖四哥)不战而逃,将热河拱手让于日军,从而让张少帅威名扫地,蒋介石趁机派遣何应钦夺其兵权。张学良在下野之前,将东北军改编为五个军,总兵力依旧有26万之多。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顺利到达陕北。气急败坏的蒋介石立即成立西北“剿总”,自任总司令,任张学良为副总司令,并征召东北军进入陕西参加对红军的围剿。

当年11月,东北军在劳山战役与直罗镇战役中连遭惨败,三个建制师几乎全军覆灭,而蒋介石竟然直接撤销了其中两师的番号,其削弱东北军的意图十分明显。

于是,在为东北军境遇考虑与民族大义的感召下,张学良与陕西当地的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

03 惨淡收场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张学良作为东北军领导人被蒋介石软禁,群龙无首的东北军内部出现分化,部分少壮派军官发动“二二事件”(1937.2.2)杀害了东北军大将67军军长王以哲,而部分东北军则以复仇为名杀害了105师师长高福源。

虽然这种分化在共产党人的协助下逐渐平息,但是东北军的分裂已经不可遏制,东北军沈克、黄永安等旅师级将领带兵因此放弃东北军,投靠中央军。

1937年3月,东北军调往豫皖苏进行整编,中央军刘峙对东北军进行降额压制。

虽然依旧保持五个军的编制,但是每军仅辖两个师,军队规模大幅缩水。整编过程中,东北军的一个军与六个师被调离核销,实力大不如前。

抗战开始之后,东北军各军被分别调往各个战场,51军赴青岛海防,57军调至长江进行江防,骑军奔赴山西战场,49.67军进入华北战场,而53军则沿平汉线布防。

在历时八年的全面抗战中,东北军各部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与徐州会战,在主要战场与日军血战到底,同时也伤亡惨重。

抗战结束之后,东北军因为人数锐减而缩编为两个军外加五个整编师。在蒋介石政府的内战政策下,东北军分别被派往东北战场与山东战场与解放军抗衡。

随着国民党军队整体战略的失败,东北军各部在辽沈战役与淮海战役中陆续被解放军击溃歼灭,部分官兵起义投诚。1949年初,东北军骑兵11旅在归绥(呼和浩特)起义。至此,东北军作为一个历史名词走到了尽头。

东北军虽然曾经因为9.18而蒙羞,但是丢失家园的东北军在全面抗战的战场上为国尽忠,血战到底,多支部队以整体编制丧失为代价守护了国家。所以,他们理应得到我们的敬仰与尊崇!

(0)
上一篇 2022年7月24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2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