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为什么会得(肛瘘挂线疗法)

很多患过肛瘘的患者可能听说过肛瘘挂线术,一些接受过挂线术的朋友回忆起当年的手术,可能还是心有余悸。的确,这就是传统的“挂线疗法”。

肛瘘挂线疗法起源于中国传统医学,是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凝聚了古人的智慧结晶。据文献记载,明代《古今医疗制度大全》(1556年)引用了现已失传的元代医书《雷勇钱芳》(1331年)中关于治疗肛瘘的记载,主张采用手术加挂线的方法治疗肛瘘。挂线术中记录最详细。指出挂线疗法的适应症为:“漏经肠、臀中弦、鹅管、久而远者”。制作螺纹的方法:“用香菜根煮螺纹”;操作:“用草探个洞,把铅绑在肠外,掉铅锤,速效”;挂线机制:“药线下行,肠肌增长,隐晦部分充盈,水流逐线,疮孔不穿,鹅管消失”;疗程:“线坠之日,近或近疮,或十天半月,不到二十年。如果线穿过肛门,如锤脱落,则可入药生肌,包治百病”。挂线的方法和脱线的时间都记录的清清楚楚。清代挂线术不断完善,如《外科大成》提出分阶段挂线的手术方法治疗复杂性肛瘘。传统挂线技术是从肛瘘外口探入线,从管道内口引出,然后将线的两端拉紧,或用铅锤牵引将管道拉开,起到慢绞的作用。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传统的中医挂线法对肛瘘的内口(肛腺)缺乏正确的认识,肛瘘与括约肌群的关系不清。所以无论是高位肛瘘还是低位肛瘘,总是采用挂线术,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特别是中药没有瘘管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局部切开,完全被外力拉开,所以痛苦是巨大的。

现代医学传入中国后,人们在继承中医传统挂线技术的基础上,吸收了现代医学解剖、生理、病理的研究成果,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总结,不断完善和发展了挂线疗法,使之更加科学有效。比如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就是将肛窦(传染源)下方的管道完全打开,外括约肌深部以上的瘘管挂线绞杀法很好的解决了高位肛瘘的问题。由于肛窦以下的括约肌曾经被切断过一次,挂线只是“勒死”了一小部分肌肉群,所以治疗疗程比以前的传统挂线术缩短了。其次,近几十年来,人们逐渐用橡皮筋线吊代替了传统的丝线线线线吊,主要是依靠橡皮筋的弹性来起到慢性绞杀的作用,直到把深部的瘘口全部拉开,而不是“吊铅锤”的老方法。

由于挂线安全可靠,目前除治疗高位肛瘘外,也有人用其治疗高位肛周脓肿、肛裂、肛管狭窄、直肠狭窄等。,都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5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2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