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什么意思(立夏节气的寓意和传统)

五月的槐花芬芳。

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经度45度时为“长夏”节气。这个季节是战国末期(公元前239年)确立的,表示季节的变化。这是古代根据阴历划分四季时夏天的开始。如《伊周树世训解》云:“长夏之日,蝉、甲虫鸣。第五天,蚯蚓出来了。五日,王瓜生。”它描述了夏梦开始时的物候景象。《二十四节气》说:“立时、初建、立夏、节气,到此时万物皆假。”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指春天种下的植物已经直立生长了。

事实上,根据气候学标准,当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22℃以上时,夏天就开始了。《长夏》前后,中国只有福州南岭线以南才是真正的夏天,那里绿树浓荫长,塔影如池。而东北、西北部分地区刚刚入春,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 ~ 20℃左右,是“各种红紫争麦草”。五月,许多地方槐花盛开。

在漫长的夏天,万物欣欣向荣。明《莲生八日》一书写道:“之日,天地始交,万物齐至。”此时夏收作物处于生长后期,冬小麦开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的年份基本已成定局。所以农业谚语中有“长夏见夏”的说法。水稻种植和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繁忙的季节。因此,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长夏节气。

据记载,在周朝,长夏的这一天,皇帝要带领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指示司徒雷登等官员四处奔走,鼓励农民抓紧农事。漫长的夏季过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降雨量和雨天明显增多。持续的降雨不仅造成了农作物的湿害。还会造成很多疾病的流行。

小麦抽穗开花期是赤霉病最易发生的时期。如果预计未来会出现温暖但多雨的天气,从初花期到盛花期需要密切注意喷洒和控制。我国南方棉花在阴雨或寒冷天气条件下,常引起炭疽病、纹枯病等病害的爆发,造成大面积死苗、缺苗。应及时采取必要的增温降湿措施,配合化学防治,以保苗,争取壮苗。“长夏多种秧,满仓多收粟”,长夏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热季。

“满月苗可以种,满月草不能种。”这个时候,气温还是偏低的。栽苗后要立即加强管理,早施肥,早刈田,早治虫,促早长。中稻播种要快。这时茶树的春梢发育最快,稍有疏忽茶叶就会衰老。俗话说“谷雨少采,长夏不停采”,要集中力量,分批突击收割。长夏前后,华北、西北气温回升较快,但降水仍然不多。此外,春季风大,蒸发强烈。干燥的大气和土壤干旱常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特别是小麦灌浆成熟前后的干热风是重要的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溉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

“长夏三天遍地锄”,此时杂草生长迅速。“一日不锄草,三日不锄。”翻耕除草不仅能清除杂草,抗旱耐涝,还能提高地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对促进棉花、玉米、高粱、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壮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转自中国气象局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目的在于传达更多信息。如有出处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你。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5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2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