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相长是什么意思(教学相长的含义政治)

考试时悄悄写古诗,唐代诗人李益的《受降城夜听笛》。

回岳峰前沙如雪,

城外月如霜。

我不知道在哪里吹芦笛,

一天晚上,我期待着我的家乡。

《不知何处吹芦笛》中的“芦”已被相当一部分同学写成竹前缀。

这个呢?我不习惯抄袭,因为我觉得太低级,缺乏智慧。我们还是要想办法让学生既知道为什么,又知道为什么,把整个故事讲清楚。于是,我开始查阅相关资料。

簧片:乐器的名称。芦苇杆乐器是胡人演奏的一种乐器。

“汉典网”对“芦笛”的这种解释,与我最初的认知不谋而合,恰好是“不知何处吹芦笛,一夜之间要让人盼故乡。”

于是,我开始说话。

很多同学都把的“陆”字写成竹字头。显然,他们不懂这个词。所谓的芦管,应该是用芦苇杆做成的简单乐器。我的家乡在北方,那里芦苇很少,但是春天来了,孩子们会把刚发芽的柳枝里面的芯拔出来,留下皮做一个简单的哨子,可以吹出声音。

我们看到“芦”和“芦”都是草书。因为芦苇是草本植物,所以我们用草书。

在我们所学过或熟悉的诗词中也有“芦苇”一词,如:

苏轼《惠崇河畔小经》中“芦蒿满芦芽短,正当河豚欲就寝时。”这里的芦苇芽是芦苇的嫩芽。

白居易的《琵琶行》包括:“我的住处,靠近河边城镇,又低又湿,满屋都是苦涩的芦苇和泛黄的灯心草。”其中,黄苇是一种芦苇。

司空舒《江石村诗》云:“一夜风吹尽,只近浅水。”

在胡令能的《访韩少府》中,“儿女不惯见车马,出门藏于鲁花深处。”

芦苇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所以在很多古诗中都有出现。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很多人都误以为芦苇花下丛生的白毛就是芦苇花,古人也是这么认为的。其实只是看起来像花,不是真的芦苇花。

在这之后,我感到有点自豪,甚至觉得自己相当完美。因为这次讲座我讲解错别字的时候坚持了一致性的原则,坚持从词源出发,从语境出发,尽力给学生讲解,也需要温故而知新。

然而没过多久,事情就天翻地覆了。在批改学生上交的错别字诊断书时,我发现有个学生在分析《鲁管》中的错别字时引用了这样一段信息。

起源于古波斯(今伊朗)的芦笛,是古代西方国家常见的乐器。东晋时传入中原,南北朝至唐代非常流行。

这些信息从何而来?网上查了一下,原来百度百科里有专门的词条。因为先入为主的原因,我认定《汉典网》对芦管的解释尚可,所以其他资源中没有这个词的解释。

如果按照这个百科词条,冷汗很快就下来了。

芦管管身为竹制或铜制,竹芦管为当地“朱静”,长约19厘米,七孔,上端为芦笛芦笛。

这个简介颠覆了我原来的认知。虽然芦管是一种以芦苇为原料的乐器,但很明显,芦苇不是主体,主体是用竹子做的。而且介绍中特别说“芦笛擅长演奏缓慢、感伤、悲伤的音乐。”

最后,词条还增加了白居易《听芦笛》这首诗作为佐证。“燕子新芦笛,苍凉古竹枝。好像在猿峡附近唱歌,疑似在雁门吹。……\”

那么,我错了吗?仔细想想,真的有可能。

有两个原因:

第一,如果只是简单的用芦苇杆做的乐器,它可能发出的声音不会很响,传的也不会很远,也不一定是“不知何处吹芦管”,造成“一夜招人盼故乡”的效果。即使《思乡》有一些夸张的因素,也一定有相当一部分人能听出来。

第二,从经验来看,深圳生活网用芦苇茎杆制作的简易乐器,音色一般都比较轻、简单,无法演奏感伤、悲伤的音乐。

然后仔细一想,发现问题越来越多。

题目是《在寿厢墙上听到夜笛》。为什么诗里说“不知何处吹芦笛”?笛子和管子有什么关系?

「芦管」是否就是下面课本上解释的「芦笛」?它们是一回事吗?诗中经常出现的乐器有什么名字,如鲁甲、胡甲、羌笛、管强,是什么乐器?

既然芦管是竹子做的,为什么又叫芦管?可能是故意为难我,让我不给学生解释词源,学生解释了之后反而会更糊涂。

……

带着这些问题,我重新学习,查阅了各种资料,并与中文系新来的研究生马骁进行了讨论。她热情地给我提供了很多资料,让我有了很多新的发现。在我提出这些问题之前,已经有很多人做过专门深入的研究和考证。

大深圳生活网整理一下,得出一些结论。

1.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深圳生活网的乐器名称同质化倾向越来越明显。这些乐器的名字常常可以在诗人的诗中通用。两个乐器名称指代同一个乐器的现象经常出现在诗歌中。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小号,短号,圆号,甚至小号,唢呐等等。

2.如果我们仔细区分芦管、芦管、芦笛等。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工艺、不同的时代都有各自的发展和变化。所以,从命名的角度来说,教科书上把“芦管”解释为“芦笛”其实是不准确的。不如说“芦苇管”不解释。

3.古人“芦”与“竹”可以互称。“芦苇”和“竹子”形状相似。关于古人认为属于同一物种,现在有一种植物像芦竹。

当然,查阅的各种资料有很多矛盾之处,只能根据个人判断选择合适的。

其实在更深入地探索“芦笛”这种乐器之前,我在查资料的时候,有很多新的收获和发现。

例如:

“芦芽”是芦苇的嫩芽,还是像一些参考书或网上资料所说的“芦笋”?虽然我经常吃芦笋,但我真的只吃猪肉。我从未见过猪逃跑。不知道是什么植物。

“黄苇”是一种芦苇或类似于今天“黄栌”的木本植物。「地面湿度低」和「满屋都是苦芦苇和黄灯心草」有什么物候关系?

《枫叶和灯芯草在秋天沙沙作响的地方》中的许多注释直接将“推花”解释为“鲁花”。推花和“鲁花”有什么异同?再者,推花和芦苇是什么关系?

“陆”本来是形声字,旁边有“陆”,为什么现在写成“胡”了?还有驴、炉子、鲁等。,而以“陆”为注音词的两者又有区别,如陆、鲈鱼、陆、陆、陆、陆、陆、陆、陆。

“河豚该睡觉了”是作者基于什么经验做出的判断。这句话和上一句“芦蒿短于芦芽”有什么内在联系?

如果我们通常理解的芦苇白毛不是真正的“芦花”,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芦花呢?

除了这些,进一步明确了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音色特征,可以诠释不同风格的音乐,从而对相关诗歌中的音乐与诗歌主题的关系有更深的理解。

问题一个接一个,就像鲁迅拔何首乌的根。在草药园。虽然他没有找到《人》这样的小品,但是过程足够好玩,足够过瘾。

如果不是我努力给学生解释得更清楚,我自己在看这些东西的时候大概就溜过去了,不会深入思考。为了这个词,我查了很多资料,向大学生、生物老师、同事求助。我花了十多个小时。正是这个过程,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教与学”。

我是不是要把我查阅过的资料和获得的内容都告诉学生?

当然要讲,但不是全部,不是每件事都要详细讲,而是有选择地讲。既然之前关于“芦笛”的问题是错的,那就要改正。

我先带同学们复习一下上节课“芦管”怎么说,为什么“芦管”一定要写草书而不是竹书。大部分同学都背过。我转身告诉他们,虽然理由看起来很完美,但我错了。我说这话的时候,同学们都惊呆了。

接下来,我向他们简要介绍了我最近在搜索信息过程中的收获,并从中着重分享了我的一些经历。

我要他们记住我学过的所有知识吗?不,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是以此为例,向他们展示如何发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不要满足于回答老师的问题和试卷。真正有价值的问题不可能一下子完全解决。学会与问题和平共处,学会带着问题前进。

很多时候,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并不是最重要的。问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更重要。更重要的是在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快乐。这样才能把学习引向更深的层次。这是有内驱力的主动学习,而不是依靠外力的被动学习。

然后,我和他们分享了一首诗。

五颜六色的蝴蝶成双成对地跳舞,

虫蝉树在歌唱。

明月空召唤时,

黄狗卧花心。

传说这首诗是一位学者写的。王安石看了,看了前两句,觉得不错,但看了后两句,不禁哑然失笑。这是怎么回事?明月怎么会尖叫?像黄狗这么大的动物怎么会躺在花心里?显然,这是胡说八道。

于是,王安石大笔一挥,把最后两句改成了“明月照空,黄狗卧花阴”。这样,文字的意思就完全理顺了,说清楚了。修订之后,王安石也觉得很得意。

然而,事情发生了逆转。

很久以后,王安石到秀才所在的地区,偶然发现当地有一种叫“岳明鸟”的鸟,叫声清脆,还有一种叫“黄狗虫”的小虫子,经常落在花蕊里。

事实证明,错的是王安石,而不是这位学者。王安石在这件事上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先入为主,见识有限。

最后,我告诉学生两个原因:

1.如果你相信书,不如没有书。——《孟子·尽心上》

当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并试图解决它时,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查阅各种信息。但是找到资料就不能轻易相信了。你需要对比确认几个不同的信息,你需要选择正确的。

2.道学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师说》

不要要求老师像他说的那样,把什么都当成对的,老师有时候也是错的。老师绝对可以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弟子不必次于老师,老师也不必优于弟子”。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5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2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