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春联(过年的春联有哪些对联)

一副春联(春联里有什么对联)55。新华网客户端

陈毅故居

陈一达太极拳新华社资料单

从四川省乐至县向西北走30公里,紧挨着老东镇郑沟湾旧村,杨岔河绕湾而流,浅山中的河谷因河水湿润而肥沃,适宜耕种和种桑。1901年,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的陈毅,出生在这里的一个耕读世家。

1959年,离开家乡几十年的陈毅再次回到乐至,他激动地说:“啊,乐至快结束了!”

穿过一片荷塘,我来到陈毅故居。这是一个三步院,陈毅在这里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离陈毅故居不远的是陈氏宗祠。陈的祠堂古老而古色古香。当时,陈毅从法国回来后,在这里的一个小房子里住了半年。这个小屋的入口处有这样一副对联:年年悲,年年悲,年年悲;什么都做不了,什么都做不了,什么都做不了。横批:春天在等来年。这幅对联是陈毅在1923年春节写的。自从1908年离开家乡以来,这是他第一次回来过春节。为什么陈毅从海外回来后觉得“伤心一年无所成”?是什么让他重燃希望,坚定了未来的道路?

青少年不知道如何担心。

陈家的祖先有“耕读传家”的规矩。陈毅的父亲陈昌礼早年被送到成都求学名利双收。虽然他一生没有获奖,但他是几个兄弟中学习最多的一个。母亲黄佩珊刚毅果断,是个好家教。

陈毅从小就很聪明,很讨喜。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可以享受特殊待遇。当他玩的时候饿了,他可以去找他的奶奶,拿一个脆脆的沙豆当零食。

几十年过去了,陈毅仍然记得这一点。20世纪50年代末,曾主管外交工作的陈毅在一篇关于美苏核垄断和核讹诈的报道中幽默地说,如果原子弹能像沙湖兜一样,任何人都可以去店里称两两,那就不稀奇了。可见童年的“沙湖兜”在陈毅印象中有多深。

3岁时,陈毅开始和哥哥们一起背三字经。5岁时,他的父亲上了一堂读《千字文》的课。半年后,他进了一所私立学校读书认字。但那时,陈家已经开始走下坡路,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农民忙的时候,彝还得帮大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摘麦穗、摘红秆、给猪除草、放牛等等。

小时候的陈毅很调皮,经常和孩子玩游戏惹麻烦。当时农村迷信盛行,香火遍地,浓烟滚滚。有一天,陈毅把插在香炉里的未燃尽的“香棒”收集起来,按粗细大小排列,放在十米开外。他手里拿着被河水冲刷过的光滑鹅卵石,从两腿中间用力向靶子扔去,“香棒”被砸得四处飞溅。迷信的人得知是陈毅干的,就暴跳如雷。他们认为陈毅亵渎神灵,大不敬。他们纷纷向陈家投诉。陈家不得不急着赔罪。

如今,陈毅故里景区,包括陈毅故居、陈氏宗祠等40多个景点,成为川南红色旅游的热门选择。陈毅故里景区管委会宣教市场部主任倪艳梅介绍,旅游大道开通后,乐至市到景区的时间从过去的30分钟缩短到12分钟左右,今年五一期间景区游客量已超过10万人次。“每个人都来这里寻找伟大的革命人物年轻时的故事。”倪艳梅说。

在成都学习激发了“实业救国”的理念

1909年,陈家抵押了老家的田产,从农村搬到省城,住在成都东门外的上河心脏地带。据陈毅家乡景区管委会副研究馆员肖世凯介绍,陈嘉之所以搬到这座城市,主要是为了给陈毅一家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认为,陈家一直期待陈毅通过教育出人头地。他还向记者展示了陈毅小时候上学时用的书筐、笔筒、砚台等,这些都保存在陈毅纪念馆。

陈毅来到成都时,眼睛睁得大大的,仿佛走进了另一个世界。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和吸引人。

他在金冠一小学开始学习新东西,上学要经过一个工厂——陆军部兵工厂。工厂里机器的轰鸣声让陈毅越听越看。他听到身边的人说:“机器设备都是从德国进口的,光是这家工厂的产品就能供应川军所有的步枪和子弹。”也是在这里,他第一次看到了高鼻子、蓝眼睛、黄头发的“外国人”。

1911年,四川爆发护路运动。刚到成都第二年的少年陈毅和同学们离开教室,走上街头观看护路同志协会的宣传活动。1942年,陈毅在《给罗胜特同志的信》中写道:当时不知道革命的政治意义,但亲眼看到了暴动的事实,在我幼稚的头脑中引起了共鸣。

在华阳县德胜乡小学学习几年后,陈毅开始思考出路。他曾回忆说,“年轻时的家庭教育,在成都遇到的精通中国文学的老师,以及成都周边文学艺术古迹丰富的自然环境,把我推上了献身文学的道路”,但“辛亥革命后四川持续不断的军阀内战,吸引了我对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因此,尽管陈毅酷爱文学,但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实业救国”的道路。1915年秋,陈毅考入成都工业车间,后转入甲类工业学校。

在陈毅的《口述自传》中,他回忆了自己与一所工业学校的语文老师徐子·休在新旧观念上的两次冲突:

有一次,徐子休在语文课上发言,说四川从来没有皇帝,没有将军,只有少数文人,很可惜。当时中国讨论袁的时候,陈毅听到了,当众反驳说:“现在是中华民国,不需要有皇帝…现在有更多的科学家就好了。”

在另一次考试中,徐子休写下了《易经》中的一个标题:“如说:惊雷,震人,君子修省畏。”陈毅的回答大意是《易经》是古代文献。当时第一批人没有科学知识,听到雷声就害怕。如果科技发达,人们就能了解自然现象的规律,听到雷声就不会害怕。所以当时的先生们只是无知的懦夫。现在有金属棒做的避雷针,完全不用怕雷…在老夫子·徐子·休看来,他的回答令人愤慨和无法容忍,他被认为是最后一个。虽然后来校长出面干预,但结局很惨。

在老家祠堂的小屋里写封信。

1917年底,陈毅因家庭经济较为困难而辍学。就在这时,吴等人在四川创办了一所免费的工读预备学校,陈毅和他的哥哥陈都报考了,并被录取了。1918年3月,陈毅开始就读法国留学预备学校。1919年10月,他们到达法国马赛。

在法国期间,陈毅结识了蔡和森。在蔡和森的介绍下,他对俄国十月革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学习了《共产党宣言》。提到在法国留学的经历,他后来在《我在法国工作学习两年的真实感受》中感叹:“我才知道欧洲资本圈才是罪恶的根源。”

1921年,陈毅、蔡和森等104人因组织拒钱斗争、参加革命活动,被武装护送回国。回国后,陈亦然在上海四处奔走,试图解决所有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的问题,但无济于事。后来,他作为四川省的代表,回到四川寻求解决办法。但回到四川后,成都当局忙着打仗,陈毅在成都还是一无所获。

1922年初秋,陈毅只身回到乐至国。在法国的两年里,陈的家庭被毁了。三叔、四叔、姚叔和陈毅的母亲都已经把家里的房产卖完了,在成都也无法谋生。他们回到了乐至的家乡,一起住在祠堂里,租了十亩地为生。

萧世凯说,陈氏家族的这种经历在当时的农村世俗眼中是最被鄙视的。陈毅的兄弟出国留学,不是“毅金荣桂”,而是被押送回国,连工作都没有,让乡亲们看不起。

为了找到合适的职业,陈毅在成都和乐至问了很多地方。“理想情况下,人家不会给,说是我的小庙容不下你大菩萨;别人愿意给的我都嫌低,我也不会低头。”这时,陈毅既沮丧又困惑。

“但当时,他用自己所学的东西帮助村民做了很多事情。村里的杜松子酒太笨重,费时费力。陈毅把杜松子酒改了,村民们传了一阵子。”萧世凯说。现在这台液压轧花机被保存在陈毅生平事迹陈列馆里。

然而,也是在家乡祠堂的小屋里,陈毅重燃希望,找到了方向。在中国和法国的流浪经历使陈毅对中国的历史和现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只有新的无产阶级和它的政党共产党,才能消灭陈腐的旧世界。个人只有参加革命组织,才能有所作为,有所贡献。

1922年,在这间小屋里,他写信给蔡和森,申请加入这个组织。“就这样,经蔡和森传播介绍,我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陈毅后来在自传中写道。

到了今年元旦,陈毅的心情就大不一样了。除夕夜,他把文中提到的春联写给了陈祠堂。

1923年11月,经考察,陈毅转入中国共产党,逐渐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记者张、李喜欢)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7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2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