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释“皮草”

【咬文嚼字】释“皮草”

田小琳

再举个例子,粤方言的“皮草”一词,已在北京、上海以至东北的城市大行其道。“皮草”说的是毛皮的毛朝外的皮毛制品,如貂皮、狐皮都是贵重的皮草。和粤方言“皮草”一词对应的,普通话用词为“裘皮”,俗称翻毛大衣,或具体地说貂皮大衣、狐皮大衣。那么,粤方言为什么用“草”这个语素组词呢?我们从成语“不毛之地”可以印证。粤方言词“皮草”中的“草”,就是“不毛之地”中的“毛”,“草”和“毛”是同义语素。“不毛之地”指的是连草都不长的地方,泛指贫瘠、荒凉的土地和地带。《现代汉语词典》说“不毛之地”是“不长庄稼的地方”,其实已经是引申义了,连草都不长,怎么会长庄稼呢?由此可见,看“皮草”这个方言词,要和历史上的成语“不毛之地”联系起来看。

至于有的人用很大的篇幅考证,说“皮草”是冬天卖毛皮、夏天卖草席而得来的意思,这于情理不合。因为毛皮是贵为几万、几十万的东西,而草席是贱为几块、几十块的东西,试问店家怎么会既卖毛皮又卖草席呢?其实,“皮草”就是“皮毛”,结合标准语、方言和古汉语三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2007-05-18选自《咬文嚼字》2005年第2期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8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2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