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讲清朝太医:常遭皇帝训斥,很难发挥高超医术,尤其光绪最暴躁

说起,中国最顶尖的一批中医集合地,毫无疑问,确定是中医大夫中最强的一批人组成的机构集团。这个机构中的很多中医大夫都是来自各省的名医,可以说在全国都是极其出名的。而机构中另一批大夫则是由机构造就的学生。这批学生的中医程度自然在全国也能排上名次。这个汇聚全国最顶尖的中医大夫的机构就是清朝的太医院,那些在太医院中工作的大夫统称御医,又称太医。最顶尖的大夫自然要为位置最高的一批人服务,所以御医重要在宫中为皇家诊治疾病。

太医院印文

服务对象极特别,稍有不慎受处罚

清代的太医院一直延用了明朝的太医院,地址就在正阳门内的东边。但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已经延续几百年的太医院不得不搬家了。因为,这一年产生了八国联军侵华,此地被强迫划入各国驻华的使馆区,也就是时人所称的东郊民巷地域。作为清政府的一个特别机构,太医院被迫搬到了地安门(后门)的东南。太医院虽是御医们的上班地点,但他们真正的服务对象却是在紫禁城内中的那些特别人员。所以,他们有一部分人要在太医院值班,而另一部分人要在紫禁城内值班。如果皇帝龙体欠安,御医会由御药房太监领进为皇帝看病(请脉),之后御医所写的脉案与药方都要全体进呈皇帝预览。之后把这些进药奏报全体登记入册,由太监珍藏,作为以后的参考凭证。御医抓药,要和太监一起,而煎药,不仅有太监监督,还有太医院的院判(二把手)在旁边监督。更为特别的是,煎药的时候,要把两服药合为一服,等到煎好之后,分离倒到两个器皿里。其中,一份由御医先尝,之后院判再尝,最后太监尝。如果没有问题,才把另一份进呈给皇帝喝。这就是《礼记》中所记录的,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

晚清小太监

我们都知道皇帝进膳,一般都先由太监尝试,以防涌现不测。而对于皇帝用药,更是当心谨严,须要三个人尝后无恙能力进呈。可见对于皇帝膳食医药,宫中不敢有一丝一毫的马虎,而那些为皇帝试尝试药的太监与御医们却是在用自己的生命保障着皇帝的性命安全。虽然御医对皇帝如此负责与效忠,但他们还是会经常受到处罚。过去老人常说,给皇帝看病的大夫,一旦没看好皇帝的病,最终皇帝驾崩了。那这些为皇帝看病的大夫也将被处逝世。当然,这些老人们言过其实,但皇帝一旦驾崩,而那些为皇帝诊治的御医必定会受到不同水平的处罚。

中药

同治十三年,同治皇帝驾崩后,慈安太后与慈禧太后就曾发出懿旨:上月大行皇帝天花,李德立等,未才能图掩护,义务重大。太医院左院判李德立、右院判庄守和(此人后来又为光绪看病),均著革职,带罪当差。”这次因为同治帝得了天花,一连病了三十五天,虽经御医尽心努力地医治,但最后还是驾崩了。所以,两位太后以为是太医院没有全力以赴诊治,最终把太医院的两位二把手左右院判革了职,并让其带罪当差。而到了光绪驾崩时,太医院的御医们更没好果子吃。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光绪驾崩。很快,太医院院使张仲元(一把手)、御医全顺、医士忠勋等均被革职,并带罪效率。可见,御医即使尽心努力服侍皇家人,但如果服务对象逝世了,他们同样会受到处罚。

慈禧太后

御医们不仅要为皇太后、皇后、妃嫔等诊治,还要为宫中的那些太监、宫女、奶妈看病。有时,他们也会在皇帝的许可下为王公大臣们看病。

额外工作不加钱,红包不敢随意收

读过《红楼梦》的读者都知道,在荣国府与宁国府中,经常会涌现太医们的身影。很多人不懂得,太医不是专为宫里的人服务吗,怎么还为宫外的贾家看病呢。其实,在皇宫中的御医,如果经过皇帝许可的前提下,是可以出宫为王公大臣看病的。贾家与朝廷的关系非同一般,首先,祖上曾为朝廷立下汗马功绩,并被封公爵,其次,贾元春进入皇帝后宫,并有了品级,贾家也就成了皇亲国戚。所以说,贾家有人生病有资历请皇宫中的御医前来诊治。书中虽然能看到太医为贾家人看病,但其中的流程却并没有明说。

贾元春影视剧照

如果没有皇帝的赞成,太医是不敢私自去给贾家看病的。贾家必需先上奏皇帝,家中有人生病,愿望皇帝能派太医前去诊治。如果,皇帝赞成,太医能力前去。太医看完病,回到宫中,还必需把所诊治的病情及如何治疗的,都要向皇帝回奏。然后,贾家也要向皇帝谢恩。《红楼梦》中,当太医诊治完了,贾家会给太医必定的小费,甚至到过节的时候,一起送。其实,真实的情形也并非如此简略。不论贾家付给太医多少钱,太医都会一一向皇帝解释,如果皇帝不赞成,那么太医就不能要。这样的例子在清朝屡见不鲜。

生病中的林黛玉

乾隆十五年六月初三,太医院御医陈止敬奉旨为世子成衮扎布(十额驸亲王策棱之子)。陈止敬为世子成衮扎布看完病后,及时回奏乾隆道:看得世子成衮扎布病,系咳嗽喘息,不能仰卧,形瘦食少,牙龈腿痛等症。服过滋燥、舒筋、减痛的汤药及二妙丸后,诸病俱好,只有腿膝酸软,步履无力,常服虎骨木瓜丸调理。给臣四匹缎子,五匹马。臣不敢收。”从御医陈止敬上奏的奏折中,我们可看出,他把世子成衮扎布的病诊治的很好。

于是,出手慷慨的成衮扎布直接要送给陈止敬四匹段子,五匹马。但陈止敬没敢收下。于是,他把前前后后回奏了乾隆。乾隆回道:“缎、马不必收。”可以看到,御医奉皇帝之命去给王公大臣看病,是不敢擅自收受病人的红包的(赏赐或馈赠)。同样在乾隆十二年,太医院御医崔生伟奉乾隆之命前去蒙古杜尔伯特为扎萨克贝子丹珠尔诊治。治愈后返回时,丹珠尔赏赐崔生伟五十两银子,但崔生伟没敢收,回来后,向乾隆回明这件事。乾隆说道:“银子不必接他的。”

策棱常服像

皇帝之所不让自己派出的御医收受王公大臣的钱财,是向王公大臣暗示,他们应当感恩的是皇帝,而不是御医。同时显示,皇帝对王公大臣的隆恩。御医心里也清晰,一旦私下接收了王公大臣的红包,将来事情泄漏,那将自找苦吃。情愿不要红包,也不能惹祸上身。然而,御医们即使时时当心,刻刻谨严,也经常会受到引导(皇帝)的训斥。

无端受引导训斥,心中有苦无处说

过去人常说,御医难当,伴君如伴虎。上面,我们说到,每当皇帝驾崩,就会有一些御医倒霉,被革职戴罪立功。当然,皇帝驾崩的频率是很低的。清朝入关后268年,也才有九位皇帝驾崩。在这方面看,很多御医还是很荣幸的,因为只有恰巧碰上皇帝驾崩的那些倒霉的御医才会因此受到处分。御医虽然受到皇帝处分的情形不多,但受到皇帝的批驳可是家常便饭。因为,不是所有的病都能药到病除,有时御医也无能为力。

乾隆朝服像

康熙四十五年,康熙派御医刘声芳、李德聪前去为正黄旗包衣、护军参领莫尔洪看病。御医诊治后,发明莫尔洪是暑湿伤气下痢病,病情蔓延下去,恐成“关格”症(脾肾虚衰,气化不利,而致小便不通与呕吐)。于是,御医磋商改用升阳益胃的汤治疗。当把这件事上奏给康熙时,康熙大怒道:“尔等皆因医学粗浅之故,所以往往不能救人。”两句话虽然看似平凡,但出自皇帝之口,着实伤透了御医们的心。当然,御医们心里即使很委屈也要学会蒙受,因为这样的事情会经常产生。

康熙朝服半身像

就在同一年,康熙又派太医院院使(一把手)、御医段时臣、李德聪前去为正黄旗内大臣颇尔盆治病。此时颇尔盆已经六十八岁。御医们诊治之后,本来内大臣是痔漏复发,甚至窜到左右臀部,内通大肠,奇臭无比,一天流脓到达一碗。之后又腹泻不止,吃不进饭,病情一天比一天重。当御医们把这一情形上奏康熙皇帝时,康熙又大怒道:“庸医误人,往往如此。”其中,一年之内,御医李德聪两次被康熙训斥。

清宫御医影视剧照

无独有偶,康熙的孙子乾隆也是经常训斥御医。乾隆二十年,乾隆派太医院院使刘欲铎为侍卫内大臣伯依勒慎看病,诊治后得出,是伤寒发疹之症,具体是由毒热内盛,以致胡言乱语,舌苔发黑,六脉渺小,病情危机。当御医把这件上奏乾隆后,乾隆相当不满意,大怒道:“交给你们一个病就治坏了。”乾隆不放心,让太监监督着。后来,乾隆派御医花三格为贝子达尔玛看病,最终贝子因为内伤久咳而逝世。乾隆看到御医上的相干奏折后,训斥道:“你们说是好些么,到底治逝世了。”乾隆对御医的诊治并不满意,甚至以为是御医治逝世的。当然,御医对于皇帝对自己的训斥,只能默默忍耐。吃得皇家饭,就要受皇家管。

清朝脉枕

专业受到帝王寻衅,高明医术难以施展

对于御医来说,能进入宫中,自然都有自己拿手的医术。他们不仅凭借自己的医术吃饭,还因自己的医术而自满。但在清朝,他们想充足施展自己的医术似乎很难。一是,他们的服务对象太特别,一旦涌现纰漏,御医们轻则受处罚,重则身家难保。所以,他们宁可用缓药也不敢用猛药。二是,清朝的皇帝,自以为医术不凡,对医药有自己的看法,所以经常干扰御医们的施药。当帝王与御医在治病施药中,看法不一,最终让步的还是御医。

乾隆宫廷御用百年古董药柜

康熙五十一年,康熙命太医为正黄旗四等侍卫布勒苏治病。御医诊断为“狂病”,然而上奏康熙后,康熙却以为不是疯病,并训斥御医非良医。于是,康熙又派了御医黄运与霍桂芳前去诊治。诊断后,他们上奏康熙说:“向侍卫探听,其口出胡话,说有人持刀砍他,用枪刺他,并向他索要银两,我们问了他的弟弟,他弟弟说,哥哥说胡话很多天了。”(翻译后)。于是御医以为,这是属于“肝经积热,痰气结于心包,以致语言错乱,病似猖狂之症。”康熙听后,勃然大怒道:“此劣等大夫们知道什么!”

清朝侍卫出生

康熙不会想到,第二次派去御医也证明侍卫是狂症。而康熙先前否认是狂症,这次重重地打了康熙的脸。康熙下不来台,只有再次保持自己先前的看法,并训斥御医是劣等大夫。当然,御医虽然诊断出是狂躁症,但最终还要听从康熙的看法。皇帝说是,不是也是。这样也使得御医的医术大打折扣。

清朝一份脉案及药方

相对于康熙来说,光绪皇帝年青气盛,性格更暴躁。我们知道,光绪一生体弱多病,经常喝汤药。由于,光绪急于愿望自己痊愈,而御医又束手无策,所以时常在御医面前大发雷霆。他训斥御医道:“药饵无效,以上各病毕竟能治否,开方时当解释,不要草草开一些无关紧要的药,敷衍了事,以后必定要切实想方法快快治愈,不能耽搁。”然而,御医面对光绪皇帝的训斥,只能低三下四地听着。之后,因久治无效,光绪又训斥道“所用的药不但毫无后果,反而病情加重了,看来开的药并不能治病,每次看脉,也是匆匆来匆匆去,这么短的时光,怎能对病情有详细的懂得,以后不要搪塞了事。天天还称你们是名医,就这样看病的吗?以后再想想方法,赶快让我痊愈。”从这里,我们可看到,因为御医对光绪病治疗后果不好,以致于经常遭到性子很浮躁的光绪训斥。

太医影视剧照

光绪三十三年,眼看自己身材实在难以撑下去了,光绪开端对御医的施药进行干预。他告知御医:“每次药方轻少时,腰痛就会减轻,也认为很轻松。这个月,用的药又轻又少,只有五六味药,服用后,我感到减轻了不少,但这两天,药方加重了,我的病情也随之加重了。难道是我的脏腑不耐药力了。以后,开药方必定要细心想想,总之要少用药,更要对症用药。关于光绪的建议是否准确,我们很难下结论,总之御医开药方是依据光绪的病情开的。最后,御医只能听从光绪的看法,开的药方量少,味轻。后来,光绪直接指点御医该用何种药。御医中虽有不赞成见,但也不敢说,用药的时候,多采用光绪建议的药。这自然让御医很难依照自己的药方开药,但他们又无可奈何。皇帝让用什么药就采取什么药。当他们的专业受到皇帝的寻衅时,他们只能听从君主的看法。

光绪吉服像

过去人常说,翰林院的文章,太医院的药方。他们以为,御医开药方,重要看病人的神色行事,因为他们的服务对象太特别,不敢得罪,做到人情练达要比医治疗效更主要。当然,这也是作为御医能在宫中待下去的一个原因。但我信任,真正能在宫中混得风生水起的御医,最主要的还是要有高明的医术。因为,皇宫里的人,最重视的还是疗效,只知道奉承阿谀,却疏忽疗效,旷废自己的医术,那最终也将会被淘汰。

(0)
上一篇 2022年6月25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2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