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条约》签署前,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的对话,让日本人暗自庆幸

在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屈辱的一次当属中日甲午战斗的失败。

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和中国一样,都是封建主义的忠诚粉丝,而因为日本是个弹丸小国,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都不如中国来得多,所以,依照当时的国力来说,清朝要比日本壮大的多。

正因如此,清政府一直视日本为自己的藩属,并没有对日本加以防备。

而随着明治维新的发展,日本的国力开端逐步上升,尤其是在军备方面,一直以清政府的“北洋水师”作为追赶目的,举全国之力购置西式新款军舰,到甲午战斗前夕,日本的海军力气已然成为亚洲第二了。

1894年甲午战斗爆发,因为清政府指挥无能加上海军实力得不到弥补,清军连连失利,而后李鸿章下令全军退守威海卫,最终被日军围歼。

资讯传到日本,日本举国欢呼,明治天皇和他的内阁开端商讨如何向中国索要赔偿。

光绪二十一年二月十八日,李鸿章被授命为和谈大臣前往让日本进行会谈,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面对日本地首相伊藤博文据理力争,声称日本对中国的索赔是不理智的,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这样做只会激起中国人的对抗之心。

在割让台湾的问题上,李鸿章厉声质问伊藤博文:“如果执意要割让台湾岛,那么将来日本和中国就会结为世仇,不管何时都会洗刷今天的羞辱!”

但无奈,清政府畏惧日本持续作战进宫京师,于是,多次发电报催促李鸿章赶紧签了,最终,李鸿章含着眼泪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在和谈期间,伊藤博文和李鸿章曾提到1884年两国见面时代的事情:

当时日本已处于明治维新的高峰,伊藤博文曾向李鸿章自满地表现:如果中国不进行改造,不出10年,日本将会代替中国在亚洲的位置。

而李鸿章悲伤地说道:“不是我不愿意改造,而是中国的国情就是如此,没法像日本那样做到高低一心,如果我们两个的处境换一下的话,你能转变中国吗?”

伊藤博文听到这句话后缄默了许久,回国之后,他对身边的人说道:“假如我和李鸿章对调了地位,我或许真的不如他!”

真可谓,年少不知李鸿章,长慷慨知真中堂!

(0)
上一篇 2022年6月25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2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