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孩子成为讨好型人格?孩子讨好型人格的孩子该如何引导

  

  •   全文共1774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家长细心观察,就能发现孩子的一些现象就是在与小伙伴相处的过程中,有些孩子会习惯性地讨好别人。

  在他们的世界里从来不会拒绝,甚至别人要什么就给什么。哪怕这些东西是自己仅有的,也依然可以忍痛割爱。这样的孩子在集体中总是显得很卑微,他们会习惯性地依赖他人。

  对自己的需求总是很低,甚至在集体中自己没有什么需求。总是显得微不足道。我家大宝就是这样,会把自己的好吃的全部都给别人,只为了能融入集体中。别人说什么都是“听你的”“好的”,从来不会拒绝。这是一种“讨好型人格”

  01为什么孩子会形成“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是一种讨好他人的行为,不光讨好朋友还会很有想法地讨好父母,孩子为什么会有这种性格呢?跟以下有关。

  第一、管教得太严厉

  之所以形成“讨好型人格”,跟父母的管教息息相关。就是说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求太多,也过于严格。甚至有一些教条的家长,很较真。

  不会灵活变通。这样的教育使孩子完全被掌控在父母的手掌里,严厉的要求,毫无自由地掌控。让孩子变得懦弱形成了“讨好型人格”

  第二、溺爱中长大

  太严不是好事,太爱也同样会影响其性格的形成。溺爱中长大,被父母过度关注和呵护,在集体中,不适应是必然的结果。别人不会像父母那样呵护,为了较好地达到与他人的和谐,就会用讨好的方式来寻求伙伴的认同。

  第三、父母陪伴的少

  在心理学上来说,小的时候父母的陪伴少,会影响孩子的内心的安全感。而安全感的缺失,会让孩子敏感,缺乏主见。

  而长期的父母陪伴的缺乏,孩子内心的自卑也会变得越来越多。比如总是在老人面前长大,为了博取老人的喜爱,而会出现一种讨好行为。同样父母总也不陪伴,也是同样的道理。

  第四、父母有类似讨好型潜质

  有些父母身上带有讨好型的一些潜质。比如经常在孩子面前表现的,很卑微。打电话也好,为人处事等。都显得很事故,说话办事过于现实。父母的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变得和父母一样就也会形成讨好型。

  02“讨好型人格”的危害

  孩子总是存在“讨好型人格”,在集体中自己的利益就会受到影响,当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的时候,也不会大胆地表达出来。

  同时“讨好型人格”的孩子每天都在考虑别人的感受,会活得很累,内心的愧疚感会不断地让孩子失去自己的自我价值感。总是对别人一味地讨好,自己的一切都不在乎,这不是大度和包容。

  而是一种委屈甚至是一种卑微。时间长了孩子的自卑心会很强,反而什么事情都不敢做,变得畏首畏尾,能力得不到实战的训练,又怎么能得到提升了。

  03避免“讨好型人格”如何做

  “讨好型人格”需要去解决,要父母从改变教育开始。只要父母注重方法就能很好地化解,可以用到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让孩子有自己的自信

  父母要让孩子有自信,自信可以有效地避免“讨好型人格”。在生活中多关注孩子的自我认知提升,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生活中多给孩子表现自己的机会,动手能力提升,参与家务的实施。这些都能很好地提升自信,也会帮助孩子变得更独立。

  第二点、父母共同参与孩子的教育

  教育不是爸爸妈妈一个人,教育中爸爸妈妈是一个整体。所以,父母都要参与孩子的教育。不能光指望一个人,健全的家庭,父母的陪伴,带给孩子的动力是非常大的,也利于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

  第三点、在恰当的时候学会拒绝

  懂得接受和拒绝,也是避免“讨好型人格”的关键。要告诉孩子,并不是一味地顺从和讨好他人就能获得他人的尊重,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就要先懂得尊重自己。

  当别人的要求提出的不合理时,父母要教会孩子拒绝。同时学会正确地分享,也能获得友谊,提升社交力。允许孩子有不想分享的行为,不要总是强迫。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做主。才能让孩子变得有主见,不会出现盲从。

  第四点、对孩子制定的目标要合理

  在要求孩子的时候,制定的目标要合理。并且改变自己的过度严苛,要允许孩子犯错,要知道大人都不完美,所以放下你的过度要求完美给孩子一个自由的成长空间。

  帮助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学会思考,有自己的能动性和目标感。这样就不会像个墙头草一样随着风倒了。

  小宝育儿笔记寄语:

  如果孩子形成了“讨好型人格”,他们并不快乐,虽然也有朋友,但是却是很卑微的。避免这种性格在孩子身上出现。要从教育上改变,溺爱和苛责都不利于其性格养成。父母共同参与,给孩子爱的鼓励,让孩子学会自己做主和思考,提升自信和独立,就能轻松化解人格的缺陷。

(0)
上一篇 2022年7月5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