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皇后是谁叫什么名字(朱棣什么时候死的)

朱棣的皇后,就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长女,正史记载为病死的。徐皇后死后,朱棣曾想立其妹妹为皇后,以寄托哀思,但却遭到了拒绝。

朱元璋曾在浙西驻扎6年,奉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不动声色地扩张自己的势力,在此期间,一直没有子嗣的朱元璋一口气添了五个儿子,长子朱标、四子朱棣都是在此期间出生的。

徐氏比朱棣小两岁,出生于1362年,此时正是朱元璋与陈友谅、张士诚激战的时期,徐达忙着在前线指挥战斗,顾不上回家,但坐镇大本营的朱元璋派人给徐达捎了句话,“你这个女儿有贵相,将来肯定是要做我儿媳妇的,要好好照顾她。”

虽然此时两人的儿女年龄都还小,但已经结下娃娃亲,成了儿女亲家了。徐氏受到了真龙朱元璋的“祝福”加持,从小就表现得十分聪颖,徐达“以经史充其知识”,并请来老师为其授课,使她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徐氏读书过目不忘,博通载籍,自幼便有“女诸生”的美誉。“诸生”就是生员的统称,指的是考进各级学校的优秀学生,背诵过《送东阳马生序》的朋友,应该很了解这个词的意思。徐氏能被称为“女诸生”,可见其才学修养不在普通儒生之下。

徐氏的美名当然也传到了朱元璋的耳中,于是他对徐达说道,当初我就说你这个女儿得给我当儿媳妇,如今我的四儿子朱棣气质不凡,你这个女儿就许配给朱棣如何?徐达当即表示同意。

洪武六年,朱元璋下令,让12岁的徐氏入宫侍奉马皇后,马皇后知道这是自己将来的儿媳妇,所以对她非常照顾,教她各种宫廷礼仪。

与此同时,14岁的朱棣早就被封为燕王,但因为年龄太小而没有就藩,而是留在了皇宫之中。朱元璋颁布《昭鉴录》、《祖训录》给朱棣等藩王,让他们在宫中抄写。此外,朱棣等皇子还要参加各种朝会、祭祀,学习繁琐的礼仪。

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朱棣和徐氏就有了很多见面的机会,两人彼此知道对方都会是自己将来的另一半,所以自然和别人感情不同。

三年之后,也就是在朱棣十六岁时,与十四岁的徐氏举行了婚礼,两人正式结为夫妻,徐氏是名门之后,身份尊贵,被立为燕王妃,乃是朱棣的正妻。

结婚之后,徐氏似乎就只剩下了一件事,那就是为朱棣生孩子,再生孩子。成婚后第二年,徐氏即为朱棣生下长女朱玉英,第三年长子朱高炽出生,第四年次女朱玉贵,第五年次子朱高煦。此后,徐氏稍微休息了三年,接着又生下了第三子朱高燧,第三女安宁公主,第四女咸宁公主,速度仍然是一年一个。

算起来,自两人1376年完婚之后,到1385年咸宁公主出生,九年的时间里徐氏为朱棣生下了三子四女共七个孩子。而在此期间,朱棣虽然贵为燕王,也有很多侍妾,但他并未与其他女人生下任何子女,可见朱棣对徐氏感情之深厚。

朱棣一生共有9个子女,另外的一子一女都是在徐氏年龄渐长不再生育之后,才与其他侍妾所生,而朱棣肯定也不宠爱这些侍妾,因为史书上甚至没有留下她们的名字,估计只是朱棣一夜风流之后留下的后遗症而已。

洪武十三年,朱棣奉命离开南京,远赴北平就藩,入主燕王府。此时徐氏正怀着第四个孩子朱高煦,但她不顾自己怀有身孕,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将燕王府的内务管理得井井有条,府中上下秩序井然。朱棣曾在诏书中说过,“(徐氏)内助藩国二十余年”“嫔于肇封,家政辑宁”,可谓朱棣的贤内助。

然而,徐氏自幼便有才女之名,其才能绝不仅仅是朱棣的贤内助那么简单,很多时候她都能为朱棣出谋划策,排忧解难,而且见识不凡,给了朱棣很大帮助。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是为建文帝。建文帝登基之后,立即着手削藩,最主要的目标就是燕王朱棣。

朱棣当然不肯束手就缚,于是暗中开始谋划造反,这种事瞒得过天下人,却无论如何也瞒不过枕边人,所以徐氏从一开始就参与了朱棣的谋反。史书记载,“上举义靖内难,后所赞画,多协上意。”就是说徐氏所提的计策多合朱棣之意。

建文元年,朱棣起兵靖难,建文帝派李景隆代替耿炳文讨伐。此时朱棣为了避免两面受敌,于是出兵大宁,命身为世子的朱高炽留守北平,仅有万余兵力,且多为老弱病残。而李景隆的大军有五十万之多,很快就将北平包围的水泄不通。

朱高炽虽是世子,奉命留守北平,但“凡有所施为,必先禀命仁孝皇后(徐氏)。”所以,部署防御之事大多受命于徐氏,徐氏相当于北平守备军的总指挥。

在如此危急的时刻,徐氏发动城中将领及士兵、百姓的妻子,组成了一支“娘子军”登城作战,每人发给一副盔甲,徐氏则亲自登城督战,与李景隆大军展开殊死战斗。

等到朱棣从大宁得到了宁王的精锐以及朵颜三卫之后,实力大增,回救北平,大破李景隆军。

北平能保住对朱棣来说意义非凡,因为这是他的大本营,北平一失则他的大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面对朝廷大军,仅仅是打损耗他也耗不起,下场只有一个就把军队打光,最后兵败身死。从这个意义上说,徐氏是朱棣靖难成功的第一功臣。

建文四年,朱棣打进南京,登基称帝,册立王妃徐氏为皇后,立后当日由礼部官员在承天门开读诏书诏告天下,开创了明清两代册立皇后时单独颁诏诏告天下的先河。朱棣在册文中说“济朕艰难,同勤开国”、“朕登大宝,允赖相成”,话里话外,都把天下当成了他们两个人的天下。

徐皇后的才能不低于朱棣,但她对自己的位置摆的很正,绝不因为曾立下大功就恃功自傲,也绝不因为身份敏感而不敢提出自己的看法。徐皇后经常对朱棣提出不同的政见,每次都得到朱棣的赞同。

但是,她绝不干涉朝政,她所有的建议都是对朱棣所说,无论朱棣采纳与否,都不会另行干涉。

徐皇后不会召见大臣,干涉朝政,但她却经常召集大臣们的妻子入宫,赐给她们冠服及钱币,并要求她们不仅要照顾好丈夫的饮食起居,还要给予道德品行上的帮助。

徐皇后从不发展自己的势力,尤其是对外戚,甚至会故意避嫌,阻止朱棣提拔自己的族人。她的弟弟徐增寿,在靖难之时暗中投靠了朱棣,透露了很多情报,后来被建文帝得知,亲自诛杀了他。朱棣登基之后就打算追封徐增寿爵位。

因为徐达是魏国公,死后由其长子徐辉祖承袭爵位,所以朱棣想也追封徐增寿为国公。徐皇后知道后极力推辞,反复申说,并不准许。

朱棣无奈,只好先追封徐增寿为定国公,又让他的儿子徐景昌承袭爵位,然后才告诉徐皇后。

永乐五年,徐皇后病重,朱棣前往探视,徐皇后嘱咐朱棣说:“当今天下虽说太平,不用兵甲,但民生并没有完全恢复,希望圣上多加体恤。”

当朱棣问起皇后还有什么要说的时,徐皇后说:“在用人时,要广用贤才,明辨是非邪正,不要因为一个人有小过就弃之不用,也不要因为一个人有小聪明就委以重任,教导子孙以学业为重,对宗室以恩义相待。”并表示自己不能再报答朱棣的恩情,让他不要骄纵她的娘家人。

朱棣听着,不禁泣不成声,徐皇后也泪流满面,在弥留之际还不忘劝朱棣以国为重,说自己生死有命,只希望他弃绝私恩、珍重自爱,别为自己过于伤心。

徐皇后临终之际,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机会和朱棣再回一次北京,报赏当年靖难时随她一起守城的将校士民之妻,所以将这件事交代给皇太子朱高炽替她完成。

永乐七年朱棣北巡,皇太子在南京监国,在车驾到达北京的第二天除赏赐北京官员军民之外,也对守城妇女给予赏赐,完成了徐皇后的遗愿。

七月初四,徐皇后病逝,年仅四十六岁。朱棣悲痛之余,决定不复立皇后,使得永乐一朝后位空缺长达十七年。

而且按照惯例,皇后去世,皇帝着丧服7~15日即可,但朱棣自己身着丧服百日,白衣素服一年。且无心朝会,干脆辍朝一年,偶尔只在西角门等地听政议事。

徐皇后去世时,朱棣已经决定迁都北平,新都城已经在动工,为了两人以后能够合葬,所以他并没有立即安葬徐皇后,而是一直六年之后,他位于天寿山的长陵建造完成,才将徐皇后的棺材从南京运到北京,入葬长陵。

徐皇后死后,朱棣因为过于思念,曾提出娶徐皇后的妹妹徐妙锦为皇后,但被拒绝,随后徐妙锦出家为尼。此后朱棣频繁巡幸北京,动辄逗留数年,那是他在怀念亡妻。十年之后,朱棣去世,葬入长陵,夫妻俩终于“生则同衾,死则同穴。”

(0)
上一篇 2022年7月9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