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榷的意思解释(商榷一般用在什么地方)

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所选的文言文都是传统的经典篇目,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些篇目的课下注解值得商榷,在此砖陈己见,以求玉现。

烛之武

一“若亡郑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

课下对“敢以烦执事”的解释是“怎敢拿这件事来麻烦您”。显然注解是把“敢”当做副词来理解了,在这个义项下“敢”多用于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岂敢”、“怎敢”,是不敢的意思。按照这个理解,对这句话通俗的解释就是:“如果灭掉郑国对你们秦国有好处,我们不敢拿这件事来劳烦你们。”这显然在逻辑上不通:如果下句的意思是不亡郑,这与上句的假设矛盾,同时“有益于君”无法落实;如果下句的意思是亡郑,只是不敢让秦国受累,那郑如何而亡?就只能是拱手相送了,但下文并无照应的文字,且如此卑弱的辞气与文中不卑不亢的烛之武的形象不符。

野狐以为此处的“敢”当谦辞来理解,其意义相当现代汉语中的“斗胆”。这样来看这句话就很明白了:“如果灭掉郑国对你们秦国有好处,我们就斗胆拿亡郑这件事来劳烦你们。”下文接着分析亡郑对秦有害无益,再一转陈述存郑对秦有益无害,逻辑严密,分析透彻,说理有力,整个説辞有理有节,不卑不亢。

二“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荆轲刺秦王》)

此段文字一是说匕首锋利;二是说淬在匕首上的毒药药性很猛烈。“血濡缕,人无不立死”,用江湖术语来说就是“见血封喉”,“濡缕”就是沾湿丝线,是出血很少的形象说法,“缕”,本意就是丝线,一丝一缕。

教材下面注解“濡缕”为“沾湿衣缕”,“衣缕”一词多当衣服来理解,也可当织造或缝制衣物的丝线来理解。如果注者在此指衣服,“血濡缕”就成了伤重流血过多而亡,这与下文“立死”不合,毒药药性很烈也无从体现;或许注者本意指丝线,那何不明言?

三“指若削葱根”(《孔雀东南飞》)

这句诗很形象的描绘了刘兰芝手指细长白嫩,像剥掉皮的葱根一样。此处的“削”就是“剥”(bao)的意思。

课下注解为“削尖了的葱根”,下过厨房的人都清楚:葱在处理时先用手剥皮,再用刀切段切丝。“削尖”从何说起,又不是削铅笔,这实在让人费解。

刘兰芝

四“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归田园居》陶渊明)

“守拙归园田”课下的解释是:“固守住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守拙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注解中把“拙”当“愚拙”来解释显然不妥。

野狐认为,此处“拙”当作“朴拙”讲,也就是本真,天性,对应着开头的“性本爱丘山”。次句意为自己要坚守热爱自然崇尚自由的天性,回到田园过简朴自然的生活。

五“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赤壁赋》)

“骤得”课下注解为:“数得,屡次得到”,这个解释不合语境。和神仙同游,与明月长存,从文中看一次都未实现,何谈“数得”。“骤”有“多次”的义项,也有“马上、立刻”的义项,野狐以为此处当做“马上、立刻”讲,意思是:“明白这种情形不可能马上实现,所以在秋天的凉风中用箫吹出悲凉的曲子以寄托自己的伤感。”

六“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

“凌”课下注解为“越过”;“茫然”课下注解为“旷远的样子”。野狐认为这样的注解不大妥当,这四句正常的语序应该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凌万顷之茫然,纵一苇之所如”,因为节奏和韵律的关系第三句和第四句调换了位置,这样隔句押韵,有着诗的效果。这四句当做一个整体来理解,“凌万顷之茫然”上承前两句,下启“纵一苇之所如”。“白露横江”江面自然模糊不清,因而有“茫然”一词,课下注解为“旷远的样子”,这显然不通;“水光接天”言江面开阔旷远,所以有“万顷”一词。“凌”有“越过”之意,也有“在什么之上的意思”,“凌万顷之茫然”是说:如同苇叶一样的小船,漂浮在辽阔而又雾气弥漫模糊不清的江面上,“凌”应解作小船漂在江面上。“纵一苇之所如”是说:一任小船随波逐流,表现了一种闲适与洒脱,不可做过河渡江来理解。“凌”如果当“越过”讲,感觉是要渡江了,同时那种闲适自在的境界也就丧失殆尽了。

东坡泛舟赤壁

七“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來即我谋。”(《诗经 氓》)

“來即我谋”课下的注解是:“到我这里来是商量婚事的”,显然“谋”是被解作“商量”,引申为“商量婚事”,有这样追女孩子的吗?这刚见面就和人家商量婚事,这还不让你吓跑了。从情节上来看,这一解释有欠缺,没有了最初的追求,直接从商定婚期开始,不合情理,也不符合诗意。野狐认为前四句是女主人公讲述氓当初是如何以抱布贸丝为幌子来追求自己的。“谋”当作“图谋”讲,就是想尽办法来和我套近乎,来追我。这样来理解不但情节更完备,内容更充分,也更有情趣;同时氓对女子前后的态度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氓的形象,也更为饱满了;女子对当初美好爱情的怀念,对氓变心的愤怨表现的也更具体真切;整个诗歌在情节上也更有了张力,在内容上更有了深度。看是一个词的问题,其实有时会关乎到全篇,所以古人讲:善为文者,富于万篇,穷于一字。

八 “固”这个词在文言文中使用频率很高,用法灵活,很难把握。

“固”它的本意是“坚固、结实”,引申义为“本来”,但其用法很灵活,对其理解翻译也比较困难。原因在于词语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并不是直接用某一义项,而是使用某一义项的义位变体,只有根据具体语境才能准确把握如何来变,很多时候,直接用词语的义项就会理解不到位,会差半步,甚至错误。孟子讲:“读书不可死于句下”,应当也包含这种直接用词典中的义项来解释句子情形。

1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

课下注解中“固”被解释为“本来、当然”翻译为:“本来知道把生和死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笔者认为“固知”在此理解为“深刻的认识到……”更恰当,因为“固”有强调“知”的意思,“知”本义是知道,可以引申为:懂得、明白、认识。而“固”的本意是“坚固”,可以引申到“深刻”。

2、“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课下没有对“固一世之雄也”的解释,但配套的人教版教师用书中对这一句的翻译是:“曹操本来就是一世的英雄”,这样的翻译很不到位。笔者认为“固”在此处应当理解为:“的确、确实”,这句翻译为“曹操确实是一世的英雄,但今天他又在哪里呢?”比较合乎语境,也没有违背“固”本意基础上引申的合理性。

3、“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固幸来告良”(《鸿门宴》)

课下对“故幸来告良”这句话没有注解,但人教版教师用书中的翻译是“……如今有急难,幸亏他来告诉我”。“幸”有一个义项:当敬词用,表示对方这样做使自己感到幸运。此处“固”译成“幸亏”不能算错,但很别扭,也不太准确。野狐认为当译成“特意”,“如今事情危急,因此他特意来告诉我”,这样既有对项伯的感谢,又容易消除了刘邦的疑虑。

曹操横槊赋诗

(0)
上一篇 2022年7月23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2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