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周颂翻译

1. 《诗经·周颂·载芟》的译文

译文如下: 又除草来又砍树, 田头翻耕松土壤。

千对农人在耕地, 洼地坡田都前往。 家主带着长子来, 子弟晚辈也到场, 有壮汉也有雇工, 地头吃饭声音响。

妇女温柔又娇媚, 小伙子们真强壮。 耜的尖刃多锋利, 南面那田先耕上。

播撒百谷的种子, 颗粒饱满生机旺。 小芽纷纷拱出土, 长出苗儿好漂亮。

禾苗越长越茂盛, 谷穗下垂长又长。 收获谷物真是多, 露天堆满打谷场, 成万成亿难计量。

酿造清酒与甜酒, 进献先祖先妣尝, 完成百礼供祭飧。 祭献食品喷喷香, 是我邦家有荣光。

献祭椒酒香喷喷, 祝福老人常安康。 不是现 在才这样, 不是今 年才这样, 万古都有这景象。

诗歌赏析: 这篇诗是周王在秋收后用新谷祭祀宗庙时所唱的乐歌。它创作的时代,从诗的内容、在《周颂》中的编排及其艺术风格来看,当在成王之后,晚于《臣工》、《噫嘻》等篇。

全诗三十一句,不分章,但有韵,是《周颂》中最长的一篇,也是几篇有韵诗中用韵较密的一篇。它的内容记述了西周前期农业生产的一些情况,也是历来被历史学家重视的篇章。

它为研究西周社会形态,了解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可信的资料,在现代,它的历史文献价值,要超过文学价值。 全诗虽未分段,其叙事自成段落,层次清楚,依次叙述以下内容: 首四句写开垦。

描写了有的割草,有的刨树根,一片片土壤翻掘松散,“千耦其耘”,遍布低洼地、高坡田,呈现热烈的春耕大生产景象。“千耦其耘”的“耘”字,单释为除田间杂草,与“耕”合用则泛指农田作业。

开垦时重在耕(翻掘土壤),这里是为了用韵,略为“耘”,实即“千耦其耕”。所谓“耦耕”,是上古一种耕作方式,即二人合作翻掘土壤。

如何并力,可有几种形式,如挖掘树根,宜对面合作;开沟挖垅,不妨并肩;盖使用耒耜翻地,必须一推一拉。这里言“千耦”,是言极多,从低洼地到高坡田,遍布田野,开垦面积多,出动的劳动力多,这只可能是有组织、有领导的集体性质的大生产。

第五至第十句写参加春耕的人,男女老少全出动,强弱劳力都上场,漂亮的妇女,健壮的小伙,在田间吃饭狼吞虎咽,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据文献所载,周王是全部土地的所有者(“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但他只直接拥有一大片土地,以封建形式将土地分封下去,他取贡赋,并有权随时收回土地。

所以被分封者只有较长期的、较固定的使用权,各土地领主又以同等形式分给下属,这样可以层层分下去,而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当时的家庭实际是家族,以家长为首,众兄弟、子孙多代同居,这种土地分配和家庭结构形式,在诗中都反映了出来。

第十一至第十四句写播种。锋利的耒耜,从向阳的田地开播,种子覆土成活。

“啊!多么锋利的耒耜!”“播下百谷就出芽!”在这赞叹声中饱含着欢欣,反映出金属(青铜)农具的使用和农业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十五至第十八句写禾苗生长和田间管理。

“驿驿其达”,“厌厌其苗”,也是赞叹中饱含喜悦;“緜緜其麃”,表示精心管理,努力促进作物生长,表现了生产的热情。 接下去三句写收获。

作者用了夸张的手法,以“万亿及秭”形容露天堆积的谷物广大无边,表现丰收的喜悦。“万亿及秭”一句是全诗的转折处。

此句以上是写农事,从开垦叙述到收获;此句以下则转人祭祀和祈祷,可以说是诗的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前四句写制酒祭祀,是全诗的思想中心,表明发展生产是为烝祖妣、洽百礼、光邦国、养耆老。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报答祖先,光大家国,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这也是周代发展生产的根本政策。

周代制酒主要用于祭祀和百礼,不提倡平时饮酒。末尾三句是祈祷之辞,向神祈祷年年丰收。

《毛诗序》云:“《载芟》,春藉田而祈社稷也。”后人多以此篇为不限于藉田祀神之用,与《丰年》诗大致相同,亦可为秋冬祀神之诗。

全诗叙述有层次、有重点,初言垦,继言人,言种,言苗,言收,层层铺叙,上下衔接;至“万亿及秭”而承上启下,笔锋转势,言祭,言祷。在叙述中多用描写、咏叹,时或运用叠字、排比、对偶,押韵而七转韵,都使全诗的行文显得生动活泼,这在《周颂》中是相当突出的。

对诗中所反映的农政思想,龙起涛《诗经本事》有一段评析文字很有参考价值,兹录于下:“此篇春耕夏耘,备言田家之苦;秋获冬藏,极言田家之勤。至于烝祖妣,洽百礼,供宾客,养耆老,于慰劳休息之中,有坚强不息之神焉,有合众齐力之道焉,有蟠结不解之势焉。

是以起于陇亩之中,蔚开邦家之基;以一隅而取天下,其本固也,此之谓农战。”(朱守亮《诗经评释》引)。

2. 《诗经·周颂·载芟》的译文

题解:周王亲耕农田,祭神劝农。

原 文

译 文

载芟载柞,

其耕泽泽。

千耦其耘,

徂隰徂畛。

侯主侯伯,

侯亚侯旅。

侯强侯以,

有嗿其馌,

思媚其妇,

有依其士。

有略其耜,

俶载南亩,

播厥百谷。

实函斯活,

驿驿其达。

有厌其杰,

厌厌其苗,

绵绵其麃。

载获济济,

有实其积,

万亿及秭。

为酒为醴,

烝畀祖妣,

以洽百礼。

有飶其香。

邦家之光。

有椒其馨,

胡考之宁。

匪且有且,

匪今斯今,

振古如兹。

译文:又除草来又砍树,

田头翻耕松土壤。

千对农人在耕地,

洼地坡田都前往。

家主带着长子来,

子弟晚辈也到场,

有壮汉也有雇工,

地头吃饭声音响。

妇女温柔又娇媚,

小伙子们真强壮。

耜的尖刃多锋利,

南面那田先耕上。

播撒百谷的种子,

颗粒饱满生机旺。

小芽纷纷拱出土,

长出苗儿好漂亮。

禾苗越长越茂盛,

谷穗下垂长又长。

收获谷物真是多,

露天堆满打谷场,

成万成亿难计量。

酿造清酒与甜酒,

进献先祖先妣尝,

完成百礼供祭飧。

祭献食品喷喷香,

是我邦家有荣光。

献祭椒酒香喷喷,

祝福老人常安康。

不是现在才这样,

不是今年才这样,

万古都有这景象。

3. 《周颂.维天之命》翻译

维天之命⑴,於穆不已⑵。

於乎不显⑶,文王之德之纯。假以溢我⑷,我其收之。

骏惠我文王⑸,曾孙笃之⑹。【注释】⑴维:语助词。

⑵.於(wū):叹词,表示赞美。穆:庄严粹美。

⑶不(pī):借为“丕”,大。 ⑷假:通“嘉”,美好。

溢: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尔雅·释诂》:‘溢、慎、谧,静也。’…诗言‘溢我’,即慎我也,慎我即静我也,静我即安我。”

⑸骏惠:郑笺训为“大顺”,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惠,顺也;骏当为驯之假借,驯亦顺也。骏惠二字平列,皆为顺。”

⑹曾孙:孙以下后代均称曾孙。郑笺:“曾,犹重也。”

笃:指笃行,行事一心一意。笃,厚。

两段歌词,结尾处以咏叹作副歌。这种形式,在当代歌曲中,也还是很常见的。

【译文】是那上天天命所归,多么庄严啊没有止息。多么庄严啊光辉显耀,文王的品德纯正无比。

美好的东西让我安宁,我接受恩惠自当牢记。顺着我文王路线方针,后代执行一心一意。

4. 《诗经》关鸠全文

《国风·周南·关雎》先秦:佚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释义: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简介: 《国风·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扩展资料: 《诗经》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周南指周以南之地,是周公旦的封地,即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一带。《周南》大多数诗是西周末年、东周初年的作品。

其中第一篇即为《关雎》。 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

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现在用郑玄的分法。

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

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 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

“流”,《毛传》训为“求”,不确。因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处不当再有“求”义。

“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 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

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气,而且写出了生动逼真的形象,这种对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写,可谓“哀而不伤”者也。

第四、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景。

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极写快兴满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谓“乐而不淫”。

通篇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风·周南·关雎。

5. 《诗经伐檀》译文

《诗经-伐檀》译文: 叮叮当当砍檀树, 把树堆在河岸上。

河水清清起波纹。 既不耕种不收割, 为何取稻三百束? 又不上山去打猎, 却见庭中挂貉肉? 那些贵族大老爷, 从来不会白吃饭。

叮当砍树做车辐, 把树堆在河旁边。 河水清清起直波。

既不耕种不收割, 为何取稻三百捆? 又不上山去打猎, 却见庭中挂兽肉? 那些贵族大老爷, 从来不会白吃饭。 叮当砍树做车轮, 把树堆放在河边。

河水清清起环波。 既不耕种不收割, 为何取稻三百束? 又不上山去打猎, 却见庭中挂鹤鸿? 那些贵族大老爷, 从来不会白吃饭。

伐檀原文: 作者:佚名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扩展资料: 《诗经-伐檀》赏析 诗中提出的问题(不劳而获),应当说是一个尖端问题,即使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专家,也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可以作出种种精辟的分析,提出各种解决方案,但绝不可能在根本上解决这个尖端问题。

即使是社会革命,推翻了旧的不劳而获者, 同样会产生新的不劳而获者。中国历史上的农民革命,最初都是打着“平均”的旗号,到了最后,革命者首先变成了不劳而获者。

这样的社会革命,如同赌博中的轮流坐庄,仅仅是一种利益关系的转移。 当然,我们的兴趣并不在这里,而在那些凭借自己的劳动既为自己的生存,也在为他人谋福利的普通劳动者的身上。

从他们的角度看,大多数的人并无受压迫、被剥削的意识,只关心自己的吃饱穿暖,安居乐业,只感叹身上的赋税徭役太沉重。 但在客观上,下层劳动者用自己的血汗为社会创造了财富,而自己应当得到的回报却少得可怜。

他们早出晚归,面朝黄土背朝天,把生命的全部价值都抵押在了永无止境的劳作之上,换来的仅仅是苟且度过一生。

6. 诗经 载见 翻译与赏析

译文:

诸侯开始朝见周王,

请求赐予法度典章。

龙旗展示鲜明图案,

车上和铃叮当作响。

缰绳装饰金光灿灿,

整个队伍威武雄壮。

率领诸侯祭祀先王,

手持祭品虔诚奉享。

祈求赐我年寿绵绵,

神灵保佑地久天长,

皇天多福无边无疆。

诸侯贤德大孚众望,

安邦定国如意吉祥,

辅佐君王前程辉煌。

赏析:

和《周颂·雝》相同,《周颂·载见》也是写助祭的,只是祭祀对象和描写重点有所不同。

《载见》的祭祀对象是武王,《毛序》谓“始见乎武王之庙也”,朱熹《诗集传》亦云“昭考,武王也”,后世诸家于此无异辞。按周时庙制,太祖居中,左昭右穆,文王为穆,则武王为昭,故称昭考。因此,“载见辟王”的辟王便是成王。“载”训始,助祭诸侯的朝见则在成王即位之时。成王是由周公辅佐即位的,只是名义或形式上的君主,实权则掌握在摄政的周公之手,诸侯助祭的隆重仪式当亦是周公一手策划安排,其用意自然是让成王牢记先王遗训,继承并光大先王遗业。周公极尽摄政之职,时时注意对成王的规劝乃至管教,《尚书》中的一篇《无逸》便是明证。诸侯“曰求厥章”,恐怕年幼的成王也无法应付,只能由周公作出权威性的答复。旧说《周礼》为周公所作,法度典章他当了然于胸。如此看来,《载见》的祭祀对象与《雝》不同,祭祀时的背景也大不一样。《诗经传说汇纂》所说“一以显耆定之大烈弥光,一以彰万国之欢心如一”的祭祀目的,便道出了成王新即位的时局特点与急务。

和《雝》所描写的“肃肃”、“穆穆”的神态不同,《载见》重点在于描写助祭诸侯来朝的队伍,朱熹评之曰“赋”也。诗中“龙旗阳阳”四句,确实具有赋的铺叙特点:鲜明的旗帜飘扬,铃声连续不断响成一片,马匹也装饰得金碧辉煌,热烈隆重的气氛,浩大磅礴的气势,有声有色;八方汇集,分明是对周王室权威的臣服与敬意。周颂中的许多祭祀诗,是只求道出目的,不惜屡用套语,丝毫不考虑文学性的,而《载见》却安排了极为生动的铺叙,在一般说来枯燥乏味的颂诗中令人刮目相看。这也足以说明,在有助于实现政治目的的情况下,统治者不仅不排斥,而且会充分调动积极的文学手段。

诗的后半部分,奉献祭品,祈求福佑,纯属祭祀诗的惯用套路,本无须赘辞,但其中“烈文辟公”一句颇值得注意。在诗的结尾用诸侯压轴,这令人想起成王的新即位,而且是年幼的君王即位。古代归根结蒂是人治社会;就臣子而言,先王驾驭得了他,他服先王,但未必即如服先王一般无二地服新主;就新主而言,也可能会一朝天子一朝臣。因此,在最高统治者更换之时,臣下的离心与疑虑往往是同时并存,且成为政局动荡的因素。诗中赞扬诸侯,委以辅佐重任,寄以厚望,便是打消诸侯的疑虑,防止其离心,达到稳定政局的目的。可见,《载见》始以诸侯,结以诸侯,助祭诸侯在诗中成了着墨最多的主人公,实在并非出于偶然。

参照http://www.gushiwen.org/GuShiWen_265399fe79.aspx

7. 丰年〔周颂〕的解释

你好像打错了一个字啊!呵呵呵诗经·颂·周颂·臣工之什·丰年 题解: 周王于秋收后祭祀祖先用的乐歌。

原文: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fēnɡniánduōshǔduōtú,yìyǒuɡāolǐn,wànyìjízǐ.丰 年 多 黍 多 稌,亦有 高 廪 ,万 亿及秭.wéijiǔwéilǐ,zhēnɡbìzǔbǐ.为 酒 为 醴,烝 畀祖妣.yǐqiàbǎilǐ,jiànɡfúkǒnɡjiē.以洽 百 礼,降 福孔 皆 . 译文: 丰年黍子稻谷多,高大粮仓一座座,成万成亿建满坡。 酿成清酒和甜酒,进献先祖先祖婆,百般祭礼都齐备。

普降幸福无灾祸。 解释】 黍—小米。

稌—稻。廪—粮仓。

亿—周以十万为亿。秭—十亿为秭。

烝—献。 畀—给予。

洽—配合、齐备。百礼—各种礼仪。

孔—很。 皆—普遍。

1、稌(图tú):稻。《毛传》:“稌,稻也。

廪(蔺lìn),所以藏齍盛之穗也。” 齍(资zī):古代盛谷类的祭器。

2、秭(子zǐ):数量名。一万亿为一秭。

《郑笺》:“万亿为秭,以言谷数多。” 3、烝畀(蒸蔽zhēng bì):《郑笺》:“烝,进。

畀,予也。” 4、洽(恰qià):齐备。

《集传》:“洽,备。皆,遍也。”

赏析: 这是一首周人在丰收之后祭祀宗庙时所唱的乐歌。整首诗以赋的形式,语言简炼、用词精准把丰收后的喜悦跃然纸上,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当时的周人对先人充满了虔诚的敬畏与热烈的爱戴。

是一首古拙纯朴、庄重典雅的佳作。我国古代称国家为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可见当时农业的重要地位。

人民的生存依赖农业生产,政权的稳固也要以农业生产为保障。上古的西周,绝对是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农业的收成在当时必然是朝野上下最为关注的头等大事。

由于生产力发展的限制,当时农业基本上还是靠天收,《小雅·大田》所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的喜悦以及《甫田》描写“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的迫切心情,便是最好不过的证明。并非每年都能获得丰收,因此,遇上好年成,自然要大肆庆祝歌颂。

《丰年》应当是遇上好年成举行庆祝祭祀的颂歌。丰年》应当是遇上好年成举行庆祝祭祀的颂歌。

丰收在秋天,秋后至冬天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以洽百礼”),是很自然的。 诗的开头很有特色。

它描写丰收,纯以静态:许许多多的粮食谷物(黍、稌),贮藏粮食的高大仓廪,再加上抽象的难以计算的数字(万、亿、秭)。这些静态汇成一片壮观的丰收景象,自然是为显示西周王朝国势的强盛,而透过静态,读者不难想像静观后面亿万农夫长年辛劳的动态。

寓动于静之中,写来笔墨十分经济,又给读者留下思想驰骋的广阔天地。不过,在周王室看来,来之不易的丰收既是人事,更是天意,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丰收归根结底是上天的恩赐,所以诗的后半部分就是感谢上天。

因丰收而致谢,以丰收的果实祭祀最为恰当,故而诗中写道:“为酒为醴(用丰收的粮食制成),烝畀祖妣。”祭享“祖妣”,是通过先祖之灵实现天人之沟通。

也由于丰收,祭品丰盛,能够“以洽百礼”,面面俱到。“万亿及秭。

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四句,前两句是实写丰收与祭品(用丰收果实制成),后两句则是祭祀的实写。此四句却是对于丰年的祈求和向往。

“降福孔皆”既是对神灵已赐恩泽的赞颂,也是对神灵进一步普遍赐福的祈求。身处难以驾驭大自然、难以主宰自己命运的时代,人们祈求神灵保佑的愿望尤其强烈,《丰年》既着眼于现在,更着眼于未来,与其说是周人善于深谋远虑,不如说是他们深感缺乏主宰自己命运能力的无奈。

诗序云:“《丰年》,秋冬报也。”报,据郑玄的笺释,就是尝(秋祭)和烝(冬祭)。

丰收在秋天,秋后至冬天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以洽百礼”),是很自然的。不过,这种活动(庆祝祭祀)恐怕不会是定于每年秋冬举行的,前面已经说过,当时不可能每年都获丰收,而此诗题为《丰年》,若在歉收乃至灾荒之年大唱颂歌,岂非滑稽的自我嘲弄?诗的开头很有特色。

它描写丰收,纯以静态:许许多多的粮食谷物(黍、稌),贮藏粮食的高大仓廪,再加上抽象的难以计算的数字(万、亿、秭)。这些静态汇成一片壮观的丰收景象,自然是为显示西周王朝国势的强盛,而透过静态,读者不难想像静观后面亿万农夫长年辛劳的动态。

寓动于静之中,写来笔墨十分经济,又给读者留下思想驰骋的广阔天地。不过,在周王室看来,来之不易的丰收既是人事,更是天意,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丰收归根结底是上天的恩赐,所以诗的后半部分就是感谢上天。

因丰收而致谢,以丰收的果实祭祀最为恰当,故而诗中写道:“为酒为醴(用丰收的粮食制成),烝畀祖妣。”祭享“祖妣”,是通过先祖之灵实现天人之沟通。

也由于丰收,祭品丰盛,能够“以洽百礼”,面面俱到。“降福孔皆”既是对神灵已赐恩泽的赞颂,也是对神灵进一步普遍赐福的祈求。

身处难以驾驭大自然、难以主宰自己命运的时代,人们祈求神灵保佑的愿望尤其强烈,《丰年》既着眼于现在,更着眼于未来,与其说是周人善于深谋远虑,不如说是他们深感缺乏主宰自己命运能力的无奈。“万亿及秭。

为酒为醴,烝畀祖妣,。

8. 《诗经》名篇有哪些

1、《关雎》【诗经·周南】先秦:佚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2、《鹊巢》【国风·召南】先秦:佚名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维鹊有巢,维鸠方之。

之子于归,百两将之。维鹊有巢,维鸠盈之。

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译文:喜鹊筑成巢,鳲鸠来住它。

这人要出嫁,车队来迎她。喜鹊筑成巢,鳲鸠占有它。

这人要出嫁,车队送走她。喜鹊筑成巢,鳲鸠住满它。

这人要出嫁.车队成全她。 3、《绿衣》【国风·邶风】先秦:佚名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訧兮。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译文: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面子黄里子。

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止!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上衣黄下裳。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忘!绿丝线啊绿丝线,是你亲手来缝制。

我思亡故的贤妻,使我平时少过失。细葛布啊粗葛布,穿上冷风钻衣襟。

我思亡故的贤妻,实在体贴我的心。 4、《桑中》【国风·鄘风】先秦:佚名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

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麦矣?沬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爰采葑矣?沬之东矣。

云谁之思?美孟庸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译文:到哪儿去采女萝?到那卫国的沫乡。我的心中在想谁?漂亮大姐她姓姜。

约我等待在桑中,邀我相会在上宫,送我远到淇水旁。到哪儿去采麦穗?到那卫国沫乡北。

我的心中在想谁?漂亮大姐她姓弋。约我等待在桑中,邀我相会在上宫,送我远到淇水上。

到哪儿去采蔓菁?到那卫国沫乡东。我的心中在想谁?漂亮大姐她姓庸。

约我等待在桑中,邀我相会在上宫,送我远到淇水滨。 5、《蟋蟀》【国风·唐风】先秦:佚名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

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

好乐无荒,良士瞿瞿。蟋蟀在堂,岁聿其逝。

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

好乐无荒,良士蹶蹶。蟋蟀在堂,役车其休。

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以大康。

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译文:天寒蟋蟀进堂屋,一年匆匆临岁暮。今不及时去寻乐,日月如梭留不住。

行乐不可太过度,本职事情莫耽误。正业不废又娱乐,贤良之士多警悟。

天寒蟋蟀进堂屋,一年匆匆临岁暮。今不及时去寻乐,日月如梭停不住。

行乐不可太过度,分外之事也不误。正业不废又娱乐,贤良之士敏事务。

天寒蟋蟀进堂屋,行役车辆也息休。今不及时去寻乐,日月如梭不停留。

行乐不可太过度,还有国事让人忧。正业不废又娱乐,贤良之士乐悠悠。

(0)
上一篇 2022年6月27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2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