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项羽、杨素都是怎么玩“置之死地而后生”的!

“置之逝世地而后生”成语,原指作战把部队安排在无法撤退、只有战逝世的地步,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来比方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胜利。真正用到这个成语,都是比拟残暴的,我们看看历史上,韩信、项羽、杨素都是怎么玩“置之逝世地而后生”的呢!

这个成语出自于《孙子·九地》曰:“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逝世地然后生。”“亡地”“逝世地”,即绝地,绝境。“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在这种形势下,只有通过“吾将示之以不活”,从而激发起士兵的斗志,速战速决,拼得生存,否则只有等逝世。

韩信应用“置之逝世地而后生”计策,通常都是以“背水一战”成语,作为人们的美谈。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命大将韩信领兵攻打赵国。赵王则以二十万大军在太行山的井陉关迎击。

当时,韩信只带了一万二千人马。为了打败赵军,用兵如神的韩信采用的方法是:将一万人离井陉关二十里外的处所安营扎寨。随后派两千轻骑埋伏到赵军军营周围的山上,视察敌情,并吩咐他们,一旦赵军分开大营,就攻占他们的营寨。韩信自领一万人背对河水列阵迎敌。

交战时,赵营二十万大军倾巢而出,见韩信区区一万人马,而且背河列阵,正是一举赶尽杀绝的大好机会,于是下令将士簇拥而上,杀向河边的一万汉军。汉军面临大敌,后无退路,只能拼逝世奋战,后果自然是以一当十,人人如利剑刺向来犯之敌。

这时埋伏在山上的两千士兵乘赵营空虚,攻进赵营,插满汉军旗号,并派大部分人从赵军背后杀了上来。赵军形势反而大逆转,遭到楚军的前后夹击之势,登时乱了阵脚,很快被韩信打败。战后有人问韩信:“背水列阵乃兵家大忌,将军为何明知故犯?”韩信笑着说:“置之逝世地而后生,这也是兵书上有记录的呀。”好一个“反弹琵琶”,妙在二十万赵军背后的二千人汉军。

同时代的霸王项羽也玩过“置之逝世地而后生”之计,比韩信干脆,直接挑明硬碰硬,霸气而光亮磊落,就是“破釜沉舟”典故的出处。项羽率部队度过黄河,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楚军全体度过漳河以后,项羽令大军生火做饭,让士兵饱餐一顿,同时还让每人再带上三天干粮,而后又下令:“皆沉船,破釜甑”。

在众将士面前,将渡河的船凿穿沉于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全体砸得粉碎,这就是有名的“破釜沉舟”。干什么呢!项羽告知兄弟们:我们没有退路了、饭只够吃三天。要想活命,就得拼命,对方有的是锅和食粮。兄弟们看着办吧!

就这样,断绝了退路、砸碎了锅的楚军将士以一当十,奋勇冲杀,杀得天昏地暗,尘土飞扬。经过九次的冲锋鏖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还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两年之后,泱泱大秦就土崩崩溃、灰飞烟灭了。

最后出场的是杨素,隋朝权臣、诗人、军事家。北魏谏议大夫杨暄之孙、北周骠骑大将军杨敷之子。有本领,但名声不好,属于“权臣”之列。他玩的“置之逝世地而后生”,没有被提炼成其他成语,可能是他干得没有韩信艺术,也没有项羽霸气,而是名副其实的“置之逝世地而后生”:小的们,往后退就是逝世,向前冲还能活。完整以个人的权利制作的“置之逝世地而后生”,权臣就是权臣。

有一次,攻打陈国,杨素征求三百名自愿留营保卫的士兵。当时隋兵对北军心存害怕,踊跃留营保卫的士兵很多。杨素心里明确这些士兵是出于不敢出战的心理,就将自愿留营的三百人召来,列队站好,而后将他们一一全体处决。

三百请求留营保卫士兵处决完了,杨素又下令征召自愿留营者。这一下,再也没有人敢留营了。到了对阵作战时,杨素先派一二百名士兵与敌交战,凡是不能努力冲锋陷阵苟且生还者,一律在阵前众目睽睽之下处逝世。

然后再派二、三百人进攻,退败的同样处逝世。将士目睹杨素的治军之道,无不心存敬惧,人人抱着必逝世之心,舍命与敌作战。这样一来,杨素倒成了战神,每战没有不大获全胜的。

杨素是历史上出了名的百战百胜将军,但也留下了千古骂名,重要是同隋炀帝杨广干了不少坏事,并且间接地导致了隋朝的消亡。

背水一战,破釜沉舟,都是置之逝世地而后生的演绎和应用,谁优谁劣一目了然。当然,战斗是无情而残暴的,这要看当时的具体条件了。单就战斗而言,取胜是王道和唯一,某种水平上讲,各种手腕,只要能取胜,也是不分优劣的哦!(文/蔡驷 ) (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诉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6月25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25日

相关推荐